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家楣  贺雯  刘伟  卢盛华 《心理学报》2005,37(6):791-796
以138名初二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对学生创造性影响的问题。由于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研究的方法也缺乏生态化效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现场实验,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的焦虑情绪,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焦虑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特质焦虑对学生的创造性没有显著影响,而状态焦虑对学生的创造性有显著影响,即状态焦虑低分组在创造性测试的总分上明显高于状态焦虑高分组,且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影响的问题。被试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初二的学生 2 2 0名 ,其中男生 10 4人 ,女生 116人 ,年龄 13~ 14岁。由于国外已有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 ,研究的方法也缺乏生态化效度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现场实验 ,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愉快—难过情绪 ,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情绪状态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 (t=2 0 2 5 ,p =0 0 4 5 ) ,且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综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发现:1.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体验到情绪且体验更强烈;2.同一种情绪,男性与女性可能体验到不同的内容;3.男女在情绪反应上也存在差异。情绪性别差异的最初原因是基于身体结构差异的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也使得人们对不同性别的情绪表现持不同的期待,因而也形成相应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按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进行区别对待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卢家楣  卢盛华  贺雯  刘伟 《心理科学》2003,26(6):1000-1003
本研究试图探明绿色书写纸与传统的白色书写纸对学生书写时心理影响的差异。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分别在绿、白两种颜色的书写纸上书写时的心理体验,又运用警戒仪探查绿、白两种颜色书写纸对学生注意力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色书写纸相比,绿色书写纸更能引起学生正向、积极的心理体验,更利于注意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理论和发展的情感分类思想指导下,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 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内含6个分问卷、可测查青少年2层次6大类29种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工具——《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 并以此对我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测查。结果发现: 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 但亟待提高; 男女生情感素质主要存在结构性差异; 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 反有下降趋势, 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达显著水平; 情感素质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优势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盛华 《心理学探新》2001,21(4):3-6,11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包括:(1)发生学的理念;(2)“适应”和“运演”的理论解释工具;(3)获取资料的临床访谈法.他以这样的方法论体系而建立起来的理论具有:理性性、解释性、整体性等特征。皮亚杰方法论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当前的一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恪守着“实证”与“量化”的规范;却忽视研究主体的理性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卢盛华 《心理科学》2003,26(1):188-188,183
在皮亚杰用来刻画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概念体系中.“图式”(Scheme)一词是指主体心理上的操作结构。它“不是对动作知觉的结果”,不等同于具体的外显动作。图式的形成不是对相应的外显动作的直接模似,而是经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最终体会到隐含于外显动作之中的“必然性”(守恒)。皮亚杰的这些论断,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