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它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民意民心的描述,对偏见歧视的理解,对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监测,对志愿者行为的引导。从其服务对象与范围看,包括个体层面上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社会情绪服务,人际层面上客观的社会认知和健全的社会影响服务,群体层面上积极的社会行为和公平的公共服务。微环境、中环境和宏观环境系统是不同层面上社会心理服务的主要路径。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理建设的基础,社会心理建设是社会心理服务的产物,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建设。它包括社会态度、社会情绪调查系统,形成民意监测与社会情绪预警机制;社会认知、社会影响测量系统,形成社会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社会行为、社会绩效评价系统,形成社会力量干预与国家力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性别角色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介绍了心理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关于性别角色形成的不同观点。其中,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是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观点,认为:环境结构、模仿、观察学习等影响了性别概念的形成和获得,从而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4.
自我概念的多层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自身的生理自我特征、心理自我特征、社会自我特征以及关联自我特征的态度,它是社会认知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仅围绕构成个体自我概念内涵的个人信息对14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同时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我认知的信息构成中,自我概念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呈现出层次性,具体可分为浅层自我、深层自我与中层自我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究E·H·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阶段性任务和危机,认为成人人格障碍形成的根源是个体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由于不恰当的心理社会环境导致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受到严重损害而无法完成阶段任务,遭遇阶段危机,从而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画家绘画面貌的形成都是多方面起作用的结果,而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大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其心理面貌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而心理面貌决定了绘画面貌。巴斯奎特的绘画正是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  相似文献   

8.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玛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玛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政策逻辑, 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应该采取研究视角、学科体系和研究取向等的多重整合, 包括个体、情境和社会视角的整合,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整合, 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整合。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 整合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过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建构影响社会发展的心理环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发展的视角, 应该探索社会发展心理学的路径来承担整合学科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思潮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一种令人吃惊的现象:在一段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人受着同一种行为取向所支配,表现出同一种情绪、情感和喜好,由此而给社会生活带来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效应,这就是社会思潮在起作用。社会思潮有时包含着有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但更多场合体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群众性社会心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高级层次(思想体系)和低级层次(社会心理)之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表现在情感、情绪、风气、风俗、习惯、传统、成见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 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 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 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 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 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合群的人属于孤僻种群,虽说和自闭症、抑郁症等病因形成的孤僻状态不一样,但同样是不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需要矫正的自我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意味着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保护性因素在心理韧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等方法,增加个体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可以促使个体恢复到原来状态和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本文将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从个体内部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心理韧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组由家庭环境因素、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家庭是一个系统,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存在影响。家庭环境和个性因素是以认知倾向为中介产生对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又影响了认知倾向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班级集体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班级集体内的人际关系,班级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力量等问题展开探讨,这对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促使好班级集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交往与归属的社会需要,是集体形成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当人离群索居或是置身于陌生人群中时,便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所以会产生这种体验,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不仅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也是一种个体心理需求,在反思"徐梗荣事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处于公正观形成的关键期;2.他们已经形成较高的公正推理能力;3.经过分析和讨论,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的公正性判断受到文化、社会角色与地位、道德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计量学的长足进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伟明 《心理科学》1998,21(6):528-531
心理计析量学(Psychometrics)是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心理测量的统计研究方法论,也是心理统计在心理测量学中的应用。心理计量学不等于心理测量学。心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技术计量学(technometrics)、社会计量学、行为计量学等类似,都可归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但也可认为是测量学的应用分支。美国心理计量学协会(Psychometrics Society)成立的宗旨和…  相似文献   

19.
再婚家庭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成份之一,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它与人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成就水平等密切相关,因此,自我概念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Rogers,1964;Harter,1983;Marsh,1988)。  相似文献   

20.
前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都发生极大的影响。学习动机不是学生主观自生的,它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制约的,也受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等影响。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动机,搞好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学习动机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志向,即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