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奢侈品品牌热衷于使用可爱风格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本文以理想自我理论为基础,通过4个实验探索奢侈品品牌可爱风格类型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实验1表明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婴儿图式/古灵精怪)会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偏好,验证了主效应的因果链模型。实验2进一步明确了主效应的边界,结果表明品牌可爱风格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只在奢侈品品牌的情境下才存在。实验3探索了自我监控水平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对于低自我监控的个体,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难以有效地影响品牌偏好。实验4分析了个体发展阶段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成年期个体,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比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更能提高个体的奢侈品品牌偏好,对于童年期个体,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比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更易获得青睐。  相似文献   

2.
奢侈品品牌热衷于使用可爱风格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本文以理想自我理论为基础,通过4个实验探索奢侈品品牌可爱风格类型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实验1表明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婴儿图式/古灵精怪)会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偏好,验证了主效应的因果链模型。实验2进一步明确了主效应的边界,结果表明品牌可爱风格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只在奢侈品品牌的情境下才存在。实验3探索了自我监控水平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对于低自我监控的个体,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难以有效地影响品牌偏好。实验4分析了个体发展阶段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成年期个体,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比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更能提高个体的奢侈品品牌偏好,对于童年期个体,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比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更易获得青睐。  相似文献   

3.
广告代言人参与度研究:深层代言还是浅层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雪楠 《心理学报》2010,42(5):587-598
有关广告代言人效果、消费者卷入的研究都曾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代言人在品牌代言时实际参与(卷入)的程度是否影响消费者对其代言效果的认识,当代言不同类别的产品时这种代言效果是否依然存在,此外,消费者的个性特点是否也会影响这种代言效果等仍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2(代言人高参与度/代言人低参与度)×2(高认知需求/低认知需求)×2(享乐型产品/功能型产品)的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代言人参与的深浅程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认知需求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代言享乐型还是功能型产品,代言人参与程度都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消费者对于明星代言享乐型产品的品牌态度显著高于功能型产品。特别地,这种作用还受到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的影响。即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高时,名人参与代言的程度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积极的正向的影响;而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低时,名人参与代言程度则不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莹皓  蒋晶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680-1688
经济学理性人假说判定, 个体对同一个事物的认知和需求不会随事物表征方式以及个体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同时, 消费者旨在运用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实现经济效用最大化。然而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反的主张。他们指出, 当个体解读刺激物数量化属性时, 不仅会对用不同数字和单位表征的同一数量判断出现偏差, 还会受到数字启动的影响, 对用不同数字表示的同一商品产生不同的需求, 甚至做出违反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产生了数字效应。不同的心理机制对数字效应如何导致消费者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 对数字效应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应-效应相容性范式,探讨不同数字表征方式和身体经验对个体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实验1首先采用木棒数字表征从知觉层面证明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累计手指数字表征考察手指数字表征在反应-效应相容性匹配中的优势;实验3则进一步排除了近似数量表征系统的影响,从语义层面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语义概念手指数字表征的反应-效应相容性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数字表征系统中均存在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支持了观念运动理论;相比客体材料,手指数字表征在相容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匹配优势,支持了具身数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产品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一个企业的广告不仅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促进作用, 而且对其它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被称为广告的溢出效应。以往研究发现,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 但该研究仅验证了溢出效应存在, 并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是当务之急, 实验一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主要包括探讨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中介变量包括消费者对强势品牌的涉入度、感知产品质量、行业市场份额变化三个变量, 调节变量包括消费者广告态度、消费者任务导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同质性四个变量。实验二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整体分布规律, 包括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时期的溢出效应分布规律。研究将揭示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作用机制和整体分布规律, 有利于丰富溢出效应理论和广告效果理论。  相似文献   

7.
杨晨  陈增祥 《心理学报》2019,51(7):841-856
数字的精确性(精确 vs.大概)会影响人们的各种心理与推断,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精确性与形状之间存在关联。具体而言, 精确数字会更有可能被感知为多角, 而大概数字更可能被感知为圆润。实验1和2分别通过内隐联想测试和消费情境确认这一效应的存在, 实验3进一步探讨了流畅性感知对上述匹配效应影响消费者产品评价的中介作用, 实验4则通过反转数字的性别象征意义, 提出了匹配效应的边界条件:当人们头脑中形成“精确=女性、大概=男性”的联系时, 会产生精确数字-圆润形状和大概数字-多角形状的匹配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数字信息与形状信息之间存在认知关联, 它对理解个体如何加工数字信息、形状信息以及企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劲松  王高  赵平 《心理学报》2006,38(6):924-933
采用实验调查和认知编码的方法,探讨消费者的广告前后品牌态度,品牌认知反应、广告认知反应、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告前的品牌态度对广告认知反应、品牌认知反应和广告后的品牌态度有影响;(2)广告认知反应直接影响广告态度,但不直接影响品牌认知反应;(3)消费者的广告态度不但直接影响品牌认知反应和广告后的品牌态度,还直接影响购买意向。这说明在品牌延伸条件下,广告态度的双中介影响模型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经常在产品外观设计中看到"表情",这些由企业有意或无意塑造的面孔元素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当前,关于产品外观表情对消费者态度影响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结论不一致、机制不明确和边界不清楚等问题。本研究通过3次分离的实验,验证了对于奢侈程度较高的产品(品牌),侵略性的表情相较友好的表情,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奢侈程度较低的产品(品牌),则恰好相反。同时,不同的产品外观(品牌标识)表情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自治程度这一中介变量对消费者态度产生影响。本研究结论为产品外观设计和品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音乐契合度指的是背景音乐与广告、消费环境及商品特征等消费要素的契合程度。背景音乐与消费要素的契合可以体现在音乐特性、社会隐义和文化意蕴三个方面,这些契合程度能够对消费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若背景音乐的音乐特性与消费要素之间存在较高契合度,则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注意效果、加强对商品的记忆并提升购买意图;背景音乐的社会隐义也能与消费要素产生契合关系,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情绪状态、对商品的记忆和选择;背景音乐与消费要素在文化意蕴方面的高度契合则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提升购买意愿、促进购买行为。未来研究应探索背景音乐更多的结构属性,进一步挖掘背景音乐影响消费者的边界条件,突破现有理论探索更深入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探索音乐契合对于消费者认知和情绪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将产品进行透明化处理。本文探讨了产品透明性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通过5个实验,本研究发现: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创新性感知,而非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可靠性感知;在上述过程中,趣味性和厚重感分别起着中介作用。本文还发现了上述路径的边界条件。对于非典型产品(相对于典型产品),透明性对品牌创新性感知的效应消失;对于轻质诉求产品(相对于控制组),透明性对品牌可靠性感知的影响消失。最后,本文还发现促进定向个体更偏好透明设计的品牌,预防定向个体更偏好非透明设计的品牌。本文对企业产品外观的选择和品牌策略的打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了反应窗技术和回归分析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启动效应进行了实验探索。结果表明(1)在客观阔限以下,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都可以被加工到语义水平,而数字的表征形式对启动效应无影响;(2)在本研究中,在启动数字为汉字数字的条件下,当觉察水平高于客观阈限时,不存在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数字原住民的相关论述为解释数字技术对个体的影响提供了切入点,数字原住民是指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数字技术互动的经历,不仅会使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质,也会对他们的认知和生理结构产生广泛的影响。生态科技亚系统理论和数字原住民假说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为这些论述提供了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则对其内容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复制时距和数字加工双任务,探讨数字大小影响时距知觉的机制。实验首先呈现不同时距的圆点,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圆点呈现的时距,与此同时,对屏幕上出现的数字进行命名(实验1)、奇偶数判断(实验2)、大小判断(实验3)。实验结果发现对数字进行奇偶数判断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没有影响;进行数字命名和大小判断任务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都产生了影响,并且时距不同,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也不同。该结果表明时距知觉的数字效应与数字加工任务和时距长短有关,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发现眼睛注视线索不仅能够引导社会性注意, 还会影响个体对物品的感觉和知觉。注视线索对消费者的影响体现在认知和态度两方面: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能够引导消费者注意, 增强消费者对广告或产品的记忆; 另一方面, 模特注视线索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欢程度和购买意愿, 以及对服务人员的评价。未来可以从产品、消费者、消费情景及注视线索发起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注视线索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符号联想理论,通过两组实验探讨感知权力倾向在字母大小写对消费者态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和品牌奢侈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大写字母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权力展示倾向的感知,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2)感知奢侈程度在字母大小写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对于高感知奢侈程度的品牌,大写字母标识会获得更好的消费者态度;对于低感知奢侈程度的品牌,小写字母标识会获得更好的消费者态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品与健康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热量估计的因素也成为了营销学者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基于感官营销领域的联结理论,首次探讨了与食物紧密相关的口味——咸味——对食物热量感知的影响,4组实验表明咸味降低了个体对食物健康程度的感知,从而提高了个体对食物热量的估计。实验1采用食物品尝任务发现了咸味提高食物热量估计的主效应。实验2选取普通大众样本,检验了主效应的稳健性和外部效度,同时发现感知健康程度的中介作用。实验3通过操纵对食盐健康与否的认知,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假设的理论机制。实验4发现有害品/有益品的调节作用,对于有害品,咸淡口味对食物热量估计的影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效应指相比于母语背景,个体在外语背景下风险决策偏差会降低。针对影响外语效应的因素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因素和与个体外语水平相关的因素,少有研究探讨认知风格的作用。本研究通过524名成人被试,探索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外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外语效应,相比于母语背景,外语背景下框架效应被削弱,且个体更偏向风险寻求。(2)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都高或都低的个体,语言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在母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规避,在外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高低不一致的个体,语言类型对其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认知风格如何综合影响风险决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同一品类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产生的影响, 研究尝试将广告重复、广告长度作为操控广告竞争强度的具体手段, 运用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来表示广告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品类两个品牌同时进行广告重复的水平不同, 可以导致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有显著差异, 广告重复次数越多, 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强度越高, 广告长度对感知到的广告竞争作用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随着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强度的提高, 消费者对弱势品牌的品牌态度降低, 这表明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另外, 研究还发现产品涉入度和产品属性相似性对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涉入度低的产品和属性相似性高的产品溢出效应更大。本研究丰富了溢出效应理论, 增加了溢出效应类别, 同时对同一品类内部的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