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奢侈品品牌热衷于使用可爱风格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本文以理想自我理论为基础,通过4个实验探索奢侈品品牌可爱风格类型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实验1表明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婴儿图式/古灵精怪)会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偏好,验证了主效应的因果链模型。实验2进一步明确了主效应的边界,结果表明品牌可爱风格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只在奢侈品品牌的情境下才存在。实验3探索了自我监控水平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对于低自我监控的个体,奢侈品品牌的可爱风格难以有效地影响品牌偏好。实验4分析了个体发展阶段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成年期个体,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比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更能提高个体的奢侈品品牌偏好,对于童年期个体,婴儿图式可爱风格比古灵精怪可爱风格更易获得青睐。  相似文献   

2.
魏华  汪涛  周宗奎  冯文婷  丁倩 《心理学报》2016,(11):1479-1488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婴儿图式的角度,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4个实验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并检验元音特征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叠音品牌名称相比,叠音品牌名称会让消费者觉得该品牌更像婴儿,进而感觉该品牌更加温暖,但是能力更低。(2)叠音对于消费者温暖知觉的影响受到元音特征的调节。当品牌名称中含有前元音时,叠音对于温暖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叠音对于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对于享乐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叠音品牌名称;对于实用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非叠音品牌名称。本文为品牌名称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丰富了婴儿图式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时空一致性理论为基础,探索品牌中数字大小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实验1表明品牌中数字大小会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品牌中含有较大数字的产品比含有较小数字的产品更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实验2探索了个体认知需求水平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对于高认知需求的个体,品牌中的数字大小难以有效地影响其对产品的态度。实验3验证了从品牌中数字大小到新旧评估到感知价值再到消费者态度的因果链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主效应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4.
丁瑛  钟嘉琦 《心理学报》2020,52(2):216-228
本文通过3个实验和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系统分析, 研究了社会拥挤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结果发现社会拥挤能够显著增强个体对自我提升类产品的偏好, 自我提升需求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此外, 社会公平感知和地区就业率对社会拥挤的这一偏好增强效应起到调节作用, 即当个体感知社会公平性高或身处低就业率地区时, 社会拥挤对自我提升类产品偏好的促进作用会被强化; 反之, 主效应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将产品进行透明化处理。本文探讨了产品透明性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通过5个实验,本研究发现: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创新性感知,而非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可靠性感知;在上述过程中,趣味性和厚重感分别起着中介作用。本文还发现了上述路径的边界条件。对于非典型产品(相对于典型产品),透明性对品牌创新性感知的效应消失;对于轻质诉求产品(相对于控制组),透明性对品牌可靠性感知的影响消失。最后,本文还发现促进定向个体更偏好透明设计的品牌,预防定向个体更偏好非透明设计的品牌。本文对企业产品外观的选择和品牌策略的打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 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元音、辅音)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 但少有研究考察叠音这种语音结构特征的作用。从婴儿图式的角度, 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并检验其作用机制和边界。具体内容包括:(1)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品牌知觉(物理特征知觉、心理特征知觉)及其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检验内部语音特征和外部线索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与消费者知觉之间的调节作用。(3)检验产品类型特征和消费者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和消费者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文婷  汪涛  魏华  周南 《心理学报》2016,(4):398-409
研究通过3组实验分析产品陈列方式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产品合并陈列时,孤独个体偏爱普通产品;产品单独陈列时,孤独个体更喜欢拟人化产品。实验2采用产品的功能关系代替陈列方式,进一步验证主效应。实验3分析广告信息类别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本文为企业合理地使用拟人化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德锋  江霞  宋倩文 《心理学报》2019,51(6):699-713
消费者何时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规避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心理逆反理论, 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讨自由威胁对消费者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消费者感知到高自由威胁时, 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意愿较高, 心理逆反发挥中介作用, 叙事和自尊水平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叙事性的信息使得被试因自由威胁所产生的心理逆反降低, 从而对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选择意愿降低。对于高自尊的个体, 在高自由威胁时更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 而对于低自尊的个体, 在高/低自由威胁情况下对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偏好无显著差异。本文探讨了自由威胁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 丰富了规避群体和品牌选择的研究; 验证了心理逆反在自由威胁与规避群体关联品牌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 深化了心理逆反理论。本文对企业在保留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 如何吸引外群体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1个田野实验和2个实验室实验探讨了社会拥挤对消费者感官刺激偏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相比于不拥挤,社会拥挤会增加消费者对强(vs.弱)感官刺激的偏好(实验1),这一效应受感知控制缺失驱动(实验2)。权力感对社会拥挤与消费者感官刺激偏好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实验3),即当个体的权力感较高时,社会拥挤对强感官刺激偏好的促进作用才成立;反之,这种效应便会消失。  相似文献   

10.
叠音人名是一种特有的人名形式,但鲜有研究考察其心理特征。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探讨叠音人名的婴儿图式效应及其对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实验1采用特质推断指标,结果发现个体认为叠音人名的主人更像婴儿。实验2采用反应类别指标,结果表明叠音人名产生了更强烈的积极情绪。实验3表明叠音人名不影响人际信任。实验4表明在获得正性反馈后,个体不会增加对叠音人名个体的人际信任;在获得负性反馈后,个体则会减少对叠音人名个体的人际信任。上述结果表明,叠音人名可以引发婴儿图式效应,叠音人名与结果反馈类型共同影响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指那些被许多消费者评价好的同时又被其他许多消费者评价不好的产品。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遭受褒贬不一的口碑越来越普遍。当面临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消费者如何认知? 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口碑两极分化产品的偏好? 其中间机制与边界条件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对企业有效开展营销具有重要意义。口碑两极分化会提高消费者的购物风险感知, 引发“冲突”联想, 同时还可能使得消费者对目标产品产生感知独特性。这些特征契合了自我建构理论中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方面的行为差异, 因而自我建构是影响口碑两极分化产品偏好的重要前因变量, 且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是三条中介路径。购物风险水平、购物任务情境、消费场合公开性以及产品类型是以上中介效应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娃娃脸效应是指由婴儿面孔特征(或婴儿图式)所引发的普遍、进化的社会认知反应, 不仅包括对婴儿面孔的偏好性反应—— 如优先注意、关怀和照料的冲动, 还包括对于具备婴儿图式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的泛化性反应, 即认为这些对象具有与婴儿相似的特质并对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娃娃脸效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人类对于婴儿面孔特征的偏好性反应是一种本能释放机制, 并为进化心理学中的亲代投资及性别选择理论提供了佐证。娃娃脸效应的文化差异以及实践应用可能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婴儿和成人不同情绪(积极、中性、消极)的面孔和声音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情绪和通道(视觉、听觉、视听觉)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视觉和视听觉通道中,三种情绪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中性情绪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最大;在听觉通道中,只有消极情绪诱发了婴儿图式效应,积极和中性情绪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积极和中性情绪下,视觉和视听觉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而听觉通道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消极情绪下,三种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婴儿图式效应受到情绪和通道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且情绪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具有通道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人际冲突中情绪人际效应通过情感反应和推断加工影响着人际冲突中的个体行为。这一效应受到了人际冲突图式的调节。人际冲突图式对于情绪人际效应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冲突图式通过调节注意资源影响对于情绪的推断加工;2)冲突图式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动机和对情境的互依性知觉影响着情感反应、推断加工的相对力量。今后需要全面考察各种符合现实生活的情绪人际效应,同时加强本土化研究,进而建构更具解释力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战的发生让人们处于一种本体不安全的状态中, 即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三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相比本体安全感没有受到威胁的个体,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度更高, 其中家乡依恋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更倾向于依恋可以提供常规生活和构建个人身份的家乡, 以此寻求本体安全感恢复, 从而增加了对家乡品牌的偏好。实验结果还发现, 自然栖息地情境展露在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 当展露于自然栖息地情境时, 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个体能够通过对自然栖息地这一更广泛的地点依恋来对抗本体安全感威胁, 不再需要寻求家乡依恋来缓解本体安全感威胁, 从而使其在对家乡品牌和非家乡品牌的偏好上不再呈现出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丰富了现有本体安全感和品牌偏好的相关研究, 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本土营销策略, 具有丰富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自我监控是与人际互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在群体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监控不仅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质量,同时也作用于群体内部的互动;并且,自我监控的作用可能随着群体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为探究上述设想,本研究针对32个大学新生寝室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个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对该个体的积极情感,并进而间接促进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获取(个体地位和友谊网络中心度);在群体层面,群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并进而间接促进群体在合作中的绩效表现。此外,个体自我监控水平对他人积极情感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具体而言,其正向效应随着群体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本研究揭示了自我监控对于个体和群体发生影响的机理,对于自我监控理论以及地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增祥  何云  李枭  王琳 《心理学报》2022,54(9):1106-1121
文章通过5个实验(包括1个预注册实验)探讨了个体感知到的相对社会地位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繁简设计的偏好。实验1和2发现处于相对低社会地位的个体会偏好设计繁复的产品。实验3和4探究了该效应的中介机制, 即繁复设计的产品可以传递出努力线索, 而相对低社会地位个体因为重视努力进而偏好繁复设计产品。实验5通过调节变量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上述机制, 发现社会地位对繁简偏好的影响只存在于那些重视努力价值的个体身上。文章推进了消费者审美偏好, 主观社会地位和消费者努力等方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