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线索提示和视听Oddball结合的实验设计, 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外周视线索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50%的条件下,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原本抑制无关声音的过程失败, 因此出现了显著的听觉偏差干扰效应; (2)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80%的条件下, 发现有策略性的注意定向消耗了注意资源, 无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情况下同样出现听觉偏差干扰, 并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偏差干扰效应增强。研究说明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的调控是有条件性的, 当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无关刺激与目标的加工过程存在重叠时,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听觉偏差干扰效应增强而不是减弱。  相似文献   

2.
高文欢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2,35(2):270-275
利用ERP技术,采用知觉干扰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首次从神经生理水平上探究知觉干扰效应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递进条件和标准条件均诱发了P2,P3,N400和晚期正成分LPC。在P2,P3和LPC成分上,标准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递进条件;在N400成分上,递进条件比标准条件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此外,对递进条件下靶字各模糊水平(Level 1~Level 5)的ERPs进行比较分析表明,N400成分的波幅在各模糊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基本支持失匹配理论及词汇自动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3.
学习困难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国  刘昌 《心理科学》2005,28(5):1144-1147
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研究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将该技术用于学习困难的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学习困难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学习困难者的P300波幅较小,潜伏期较长。学习困难者的MMN波幅比控制组小,在信息的自动加工方面存在缺陷。在单词命名任务中,学习困难者的N400较小,而且不同类型学习困难者的波幅和潜伏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信息对注意捕获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作用发生的阶段,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被试为17名大学生,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注意捕获的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1)无效信息条件(同侧,对侧)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条件;(2)同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N2pc波幅显著增大,两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P300波幅大于中性条件。结果表明,在注意加工的中期阶段,与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项目特征相同的干扰刺激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获得了注意资源竞争优势,干扰个体对靶刺激的注意捕获,且该效应持续至注意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5.
胡艳梅  张明 《心理学报》2016,48(1):12-21
采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 通过操作匹配试次出现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认知控制动机, 考察了基于记忆的注意引导过程的时程特点。结果:记忆匹配刺激首先诱发了N2pc成分, 随后诱发了与抑制过程相关的差异正波。并且, 认知控制动机水平越高, N2pc波幅越小、潜伏期越短; 抑制性差异正波波幅越大。结论:基于记忆的注意引导过程包括早期的注意捕获和后期的注意抑制两个阶段; 其效应量和时程受到认知控制动机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通过操纵Flanker任务相对于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呈现位置, 探讨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保持阶段, 精度负载和容量负载对注意选择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 Flanker任务呈现位置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影响注意选择; ERP结果发现, 在保持阶段, 当搜索目标和干扰项不一致时, 负载类型影响N2成分。研究表明, 在编码阶段,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主要通过占用更多知觉资源降低干扰效应, 支持知觉负载理论; 而在保持阶段, 当Flanker任务位于记忆项内部时, 两类负载在工作记忆表征过程中不同的神经活动导致投入到注意选择的认知控制资源不同, 可能是两类负载影响保持阶段注意选择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的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者以及非成瘾者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的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者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的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的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的行为和眼动指标,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形状干扰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视野位置上刺激信息捕获注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形状干扰刺激虽然没有影响被试视觉加工的认知绩效,但被试的眼动模式会由于工作记忆负荷的改变而改变,高工作记忆负荷时,有形状干扰的注视次数高于无形状干扰。(2)工作记忆负荷、视野位置影响被试视觉加工任务的完成,被试在不同视野位置的加工过程表现出不一致的眼动模式。(3)聋人视觉加工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其对不同视野位置的信息加工及形状干扰所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与听力正常人一致。  相似文献   

9.
白学军  尹莎莎  杨海波  吕勇  胡伟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11,43(10):1103-1113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辛勇  李红  袁加锦 《心理学报》2010,42(3):334-341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85%vs.15%)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偏差刺激由正、负、中三种来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情绪图片组成。行为结果发现,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中性与正性条件,而三类偏差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论效价,在240~300ms与350~550ms两个时间窗口,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平均波幅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行为抑制控制效应显著。在代表行为控制加工的偏差-标准差异波中,在上述两窗口内分别出现显著的N2与P3成分。负性条件下N2及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条件;而负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大于而P3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条件。相反,正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小于而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条件。因此,本研究从行为与脑电两个层面揭示了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的影响:负性情绪减弱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对反应冲突的觉察变慢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更长。相反,正性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外倾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在各个ERP成分上都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在P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和更长的P2潜伏期,其中中线脑区的效应最大。在N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其中额区位置的效应最大。控制组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外倾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线效应最大。对比外倾型被试,控制组被试的自我参照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研究结果表明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控制组被试,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与知觉负载对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4个眼动实验探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负载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3采用低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为1和2时观察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但当负载增加到4时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2和实验4采用高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注意引导效应在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到2时就已经消失了。上述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载和知觉负载都能够通过调控认知资源的方式来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当认知资源充足时,工作记忆能够同时保持多个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刘兆敏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3,45(3):276-284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共享记忆系统的信息表征网络, 关系密切。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长时记忆信息对工作记忆的长时语义启动和工作记忆对相关长时记忆信息的长时语义启动。结果显示:与新项目相比, 学习项(即长时记忆信息)对工作记忆的目标信息产生了明显的行为启动效应, N2潜伏期、波幅和P3潜伏期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启动效应, 即, 学习项比新项目的反应时更短、N2和P3的潜伏期更短、N2更正, 但学习对非记忆项的影响不大; 工作记忆对相关的长时记忆信息也产生了神经启动, 表现在类别比较任务中记忆类信息比其他信息(即, 与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信息无关的内容)的N400更正。而且, 这种神经启动也会因刺激重复次数的增多而降低:与新项目相比, 学习项会使与之语义类似信息的N400更负。上述两种长时语义启动的存在及其ERPs的神经启动均为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使用共同信息表征的观点提供了证据支持。证据还表明, 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作用中注意是关键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豹  黄赛  祁禄 《心理学报》2013,45(2):139-148
工作记忆表征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实验结果尚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能否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取决于视觉搜索类型。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 对不同视觉搜索类型下的注意引导效应进行验证。实验1结果发现, 不管视觉搜索任务的靶子是否变化, 在早期的眼动指标上都发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注意引导效应在靶子固定的视觉搜索任务下表现得更强。实验2在平衡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工作记忆负载后发现, 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下都出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没有发现实验1中所出现的任务间差异。实验结果否定了视觉搜索类型对注意引导效应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也提示工作记忆负载可能在注意引导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ERP技术、创伤电影范式和改进的工作记忆范式探讨了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1)高负荷上的N2波幅显著大于低负荷上的。(2)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上, 创伤负性图引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创伤中性图和无关中性图; 而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上, 三类图片引发的LPP波之间差异不再显著。(3)在创伤负性图上高、低负荷工作记忆任务诱发的LPP波差异显著, 且高负荷条件下的LPP波幅显著小于低负荷条件。结果表明, 相比低认知控制, 早期高认知控制对创伤性信息的调节更有效, 支持了认知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王婷  胡媛艳  何华敏 《心理科学》2012,35(5):1060-1064
通过探讨工作记忆负荷对无意注意的影响,考察工作记忆的认知控制功能对选择性注意的作用机制。为了避免工作记忆和选择注意的目标或者干扰子之间的知觉注意资源的竞争,采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空间位置辨别任务,同时视觉干扰刺激采用被试无法识别的韩语。结果发现,在高负荷条件下,干扰效应显著;而在低和中负荷条件下,没有观察到干扰效应。说明在高负荷条件下,被试没有额外的资源来抑制干扰加工,从而出现了显著的干扰效应。由此,本研究支持负荷理论的观点: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执行认知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视听整合是指当呈现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在时间、空间上大致接近时,视觉和听觉系统倾向于整合的加工过程。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作为反映大脑早期加工的成分,表征偏差的信息输入与感觉记忆痕迹之间的神经失匹配。以MMN作为探测指标的视听整合加工研究,主要包括MMN在阅读理解中字母和语音、韵律信息、麦格克效应等方面的视听整合加工,以及分析跨通道视听整合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其他通道的跨通道整合加工,同时应拓展MMN的诱发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面孔异族效应机理的电生理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东西方面孔记忆编码的差异(DM效应),从而阐明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14名被试学习和再认东西方面孔照片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记住与否,西方面孔产生的早期成分(潜伏期70~220ms)在头皮额部有一个比东方面孔更为正向的变化,表明在此阶段更多的资源分配于异族面孔,支持异族效应产生的特征选择假说。无论东方面孔还是西方面孔,记住与未记住相比较,则在额部和顶部产生潜伏期在晚期正成分(LPC)范围的正走向变化,但西方面孔在240~320ms潜伏期范围内,DM效应较小。另外,东方面孔在枕部诱发出一个明显的负波N260,而西方面孔产生的N260很小甚至没有,反映了大脑对不同种族面孔的编码机制有所不同,因而可能被称为“种族特异波”  相似文献   

19.
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考察了视觉客体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对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均发现,两种视觉记忆负载条件下的汉字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言语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道路交通标志中路名信息对称结构效应的眼动模式。实验采用眼动跟踪技术和视觉搜索范式,共有16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表明:(1)在对称结构路名信息的视觉搜索中,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明显优于非对称结构条件下的正确率;(2)对称结构条件下,被试的注视点和回扫次数明显较少,凝视时间明显较短;(3)在以道路交通标志为视觉搜索材料时,搜索区有无路名目标对视觉搜索绩效没有影响。可以认为:在道路交通标志中存在对称结构效应;眼动模式的差异是引起对称结构效应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