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王夫之“内成”、“外生”概念的辨析衷尔钜王夫之在所撰《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六章》中提出过“内成”、“外生”两词语,与他改造佛教的“能、所”并赋于其崭新的内容还有所不同,这似乎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前所未见的独创。有不少具较高声望的学者也据此论证王夫之把事物的变化概括为两种形式:“内成”为事物内部的量变、质的渐变;“外生”为超出其规定性范围而发生的质变。笔者在由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唯物论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所执笔的《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一章中亦曾沿袭此说。今经进一步研究,却疑惑丛…  相似文献   

2.
梁发 《中国道教》2011,(6):18-19
在道家哲学中,道有体用.道体就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从其“用”看,道就是法则秩序,能够顺应天地秩序而行的,那就是“常道”,所以能“周行而不殆”.因此《老子》首章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21章具体地描述了道的面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宋儒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一句,用“心地光明”作为注脚,充分显露出“道”的玄妙性与真确性.  相似文献   

3.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4.
陈志华 《天风》2013,(11):53-53
“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是一句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常在信仰生活或日常对话中被引用。这句经文在福音书中出现了四次,《马太福音》19章30节和《马可福音》10章3i节经文是:“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相似文献   

5.
帛书《易经》异文校释(乾—履)刘大钧三三键(乾),元享(亨),利贞。今本《乾》卦之乾,帛本皆作“键”。键,《说文》:“键,铉也。铉,所以举鼎也。”引申为关键,《礼记·月令》:“修键闭。”郑注:“键,牡,闭,牝也。”孔疏:“凡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出版的《少年文艺》,曾登载一则“兔子杀狼”的寓言: “一天,森林里所有野兽来到一块场地,大的兽类,小的兽类都来了,有马、母牛、兔子、狐狸、鸭子、老鼠、鸟,以及其它有生命的东西。”这一段不足五十字的话,竟有五处逻辑错误: 一、“森林里所有野兽来到一块场地”,这是一个全称判断,按其含义应该包括虎、豹、狮、熊等,但从举例看,这些野兽并未来,它们也不是怕狼的野兽。  相似文献   

7.
从“多福章”降示背景看伊斯兰教男女平等思想李鸿鸣降示于麦加的《古兰经·多福章》,阿文名“考赛尔”,韵调铿锵有力,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寓意深远,译文如下:“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怨恨你者,确是绝后的。”(108∶1—3)据有关...  相似文献   

8.
“时”训“善”质疑孙立亭《诗·小雅·弁》有一句"尔酒既旨,尔既时,"毛传曰:"时,善也"。后世多从毛说,如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作一时,善也,美也。"愚意以为,在这里把"时"训作"善"是不妥当的,应该训为"应时"、"合于时节"。首先,从《弁》篇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9.
《管子》中的“宙合”是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是万物生于天地;二是天地是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相似文献   

10.
刘宗昌 《天风》2013,(10):20-21
经文:《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弥迦书》6章8节《马太福音》24章13节《彼得前书》1章15节曾收到未婚妻的一条短信,问:"想成为富翁吗?送你四‘千万':1.千万要顺服;2.千万要谦卑;3.千万要圣洁;4.千万要忍耐。"当我读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心里备感激励!感觉这四"千万"很有价值,十分宝贵!于是,我要从圣经的话语中去"索取"这四"千万"。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经典《诗经》中,“奄”字共出现十次,除了两次用在人名中(《秦风·黄乌》中的“子车奄息”、“维此奄息”)外,其余八次,均出现于动词之前。一、《大雅·皇矣》“奄有四方”二、《大雅·韩奕》“奄受北国”三、《周颂·执竞》“奄有四方”四、《周颂·臣工》“奄观艾”五、《各项·门窗》“奄有下国”六、《鲁颂·门窗》“奄有下土”七、《鲁颂·阁官》“奄有龟蒙”八、《南领·玄鸟》“奄有九有”《大雅·皇矣》“奄有四方”,毛传:“奄,大也。”高亨日:“奄,包括。”(见《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下文所…  相似文献   

12.
杨海文 《孔子研究》2023,(1):62-76+158
《孟子·离娄下》第20章具有厚重的道统论内涵。从具体内容看,前四句言说禹、汤、文王、武王,后两句言说周公;从思辨环节看,各句分别呈现禹的好恶之辨、汤的操纵之辨、文王的缓急之辨、武王的亲疏之辨、周公的兼施之辨与思行之辨;从核心观点看,“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四事”指禹、汤、文王、武王的事业,入出之辨妙于一盛之辨,周公在孔子之前可谓集大成;从基本精神看,此章与前一章、后二章均为儒家道统论的重要篇什,并与一般所说揭橥道统论先声的《孟子》末章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阿訇都以会念十八个“索赖”作为最基本的技能。世代相传、因因相袭,十八个“索赖”也成为穆斯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术语概念,即:请阿訇就是要念这些章节,所以,念“十八个‘索赖’”也成了请阿訇念经的代称。所谓“十八个‘索赖’”就是指《古兰经》中的18章经文,简称“十八个‘索赖’”。那么,中国前辈伊斯兰教经师、学者,为什么要从《古兰经》若干章节中特选这18章作为常念的内容呢?《古兰经》共114章,分成30本(故称“30本经”)。十八个“索赖”除了开始两章外,其余都是属于第30本中的章节…  相似文献   

14.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15.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想尔注》与《四十二章经》关系极为密切,《想尔注》有关道及中和的思想与《四十二章经》相同,“想尔”一名即源于《四十二章经》。佛教“想尔”意为思欲;道教“想尔”意为守一,存想大道,“想”即存想,“尔”代词,指一、道  相似文献   

17.
从故训材料看,从《论语》一书的语言内证看,特别是从孔子的思想性格看,《论语·季氏》篇“君子有三畏”章的诸“畏”字只能训为“敬”,训为“敬重”,而不能训为㈠惧”。即便训为“既敬且惧”或“由敬生畏”,也必然会歪曲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章的解读历来存有较大争议,朱子参酌多家之说,赋予此章以明晰意涵。在“其”字解诂上,朱子不废多方观点研讨,最终以《集注》为准的,继承了邢昺“指子”之论。钱大昕不明朱子训诂演进过程,遂酿成以朱子书信、《或问》反《集注》的谬误。朱子一方面接受了汉唐注疏观点,认为此章文字属圣人之论,另一方面又力图消解古今论说的矛盾,通过对此章之“三年无改”“道”等处展开阐释,增强本章义理的适用性。朱子对“三年无改于父道”的诠释,触及“人情”与“原则”、“公”与“私”这一哲学论题,解决了人的生活实践、孔子学说中存在的道德难题;同时,朱子以生活化为视角、日用人情为论域,就此章贯彻“下学上达”的学术思路,反省荆公新学影响下的务高谈妙之风。  相似文献   

19.
“马沙亦黑”是尊称不是人名金占祥"马沙亦黑"一词在一些辞书、专著和论文中,几乎都被看作是人名。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回族大词典》载称:"马沙亦黑,明初西域天文学家,汉名吴谅、字仲德"。有的专著还对该词作了解释,《回族人物志》(明代)关于马沙亦黑一节载:"...  相似文献   

20.
古籍中多有“见微知著”之载,每每读来,颇受启发。今于学术研究之中,亦多见“见微知著”之例,思索起来,更有其感。集记于兹,作为管见。何谓“见微知著”?汉·班固《白虎通义·情性节》载:“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宋·苏洵《辩奸论》亦载:“惟天下之静者,能见微而知著”。查《现代汉语巨典》和《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典籍,释日:见微知著,即“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前典);“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亘知发展白趋势(后典).宜采,见田知著,6任会来连指一种对卖烟的预见往感推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