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访杨耕博士本刊记者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主要著作:《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即将出版)、《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概览》(合著)、《当代社...  相似文献   

2.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多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这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社会支持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4,97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以各科测验成绩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均与学业成绩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表现越好,且其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越强;(3)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实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因素(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认知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选取154名3~5岁学前儿童(M=4.11,SD=0.31),采用母亲报告法收集儿童最近3个月最常观看的电视节目、外倾性气质、问题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对19部儿童最常观看的动画片的暴力性进行编码,考察电视暴力频率和暴力残酷性和儿童外倾性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1)在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时,电视暴力频率与儿童外倾性的交互作用显著,与低外倾性儿童相比,高外倾性儿童观看较多的电视暴力内容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观看较少电视暴力内容也会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2)在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时,电视暴力频率和暴力残酷性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外倾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倾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外倾性儿童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可说是著述层出不尽,观点众说纷法。例如,马克思早期思想在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意义及其与现代某些思想流派的思想联系问题,就是争议已久的问题。从本专栏发表的如下两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分歧仍然是很明显的。我们希望尽可能给各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以发表的机会,通过正常的争鸣来解决这类分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在研究之后才谈论的”。然而,究竟…  相似文献   

6.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社会支持网络调查表对上海市96位老人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得分为85.87±8.56(x±s);(2)社会支持网络得分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3)在各因素水平中,社会机构的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子女支持的影响次之,配偶支持的影响最小;情感支持的影响作用大于认知支持和行为支持。  相似文献   

7.
制度的伦理效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制度指正式制度,制度经济学称之为正式规则,它的伦理效应表现在三个方面:(1)为道德建设提供适宜的环境;(2)沟通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3)独特的规范功能。一马克思有句名言:“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按照这个观与,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状况和可能的道德拓展空间是由他们存在于其中的环境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预成论。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与其他历史哲学不同,它认为,社会存在即人们的观实生活过程,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整个世界历史无非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发生学意义而言,历史主客体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预成的。 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单纯因果论。因为从马克思有关论述看,他的历史决定论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的,社会诸要素的交互作用及合力,社会历史的演进,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孙伯钅癸,男,祖籍江苏泰兴,1930年6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卷本,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三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2卷主编)、《西方“马克思学”》(主编)、《卢卡奇与马克思》等13部论著,以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杨栋 《现代哲学》2017,(3):30-37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相关评判的出场背景,更有助于把握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关联进行研究的基础、可能性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社交网站(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负面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武汉某高校 9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负面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且该中介效应在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群体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11日~1998年8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于幼军∥中国社会科学(北京),1998.4.4~14马克思与东方社会发展之“可能”/谢菏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北京),1998.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早期累积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采用累积家庭风险问卷、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以及青少年内化问题问卷对78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累积家庭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累积家庭风险因素还通过个人成长主动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累积家庭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亲子亲密度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以588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亲子关系和移情对青少年社会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检验了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移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2)青少年友谊质量在母子关系和移情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移情对社会创造力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培养青少年社会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年12月11日至1994年3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超越/张步仁//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1.17~22,9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思想探微/黄凤炎//哲学研究(北京).1994...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家庭收入与幸福观的关系,并着力考察性别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家庭收入问卷、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家庭收入可显著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性别因素对社会支持在家庭收入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家庭收入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社会支持,而对男生社会支持的预测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家庭收入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为高中生幸福感提升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全国三大片区13所中学的1337名青少年(7~12年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公正世界信念和问题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负向预测问题行为;(2)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父母情感温暖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问题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安维复同志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10期。以下简称“安文”)一文中,提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然而,“安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演变趋势的“全面”认识,却出现了某些偏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与“安文”商榷。一、向“中产阶级”的趋同:马克思的预测?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研究,并借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加以说明,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作了…  相似文献   

19.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及历史命运的过程中,马克思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理论创新道路,霍克海默后来称之为"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在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以及20世纪后期的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继承或者借鉴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将之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具体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传统有效结合,使之获得生机勃勃的当代转化,产生出丰硕而影响深远的创新成果。对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西方效应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合理改造,从而超越了黑格尔辩证法。通过颠倒黑格尔逻辑中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强调历史辩证法遵循的是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通过对民主制的论述,马克思指出人民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考察,马克思发现私有财产对立法权所起的决定作用,从而将法的本质确立为社会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