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伦理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现代政治伦理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统治政治到生活政治;从分等政治到平等政治;从人治政治到法治政治;从全能政治到权限政治;从集权政治到分权政治;从强权政治到联合政治。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充满着辩证的否定和扬弃:从抛弃传统道德到传统道德回归再到扬弃传统道德;从批判西方道德到肯定西方道德再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创新;从一元化道德到多元化道德再到把握文化领导权;从重视道德治国到重视法制治国再到德治法治相结合;从重视集体利益到重视个人利益再到两者双兼顾;从追求崇高到走上低俗再到构建核心价值观;从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到重视科学文化建设再到全面发展;从崇尚道义到崇尚利益再到义利统一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选择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地、大量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从考试中的选择答题到挑选商品;从选择职业到确立人生道路;从选择朋友、恋人到起用人才;甚至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各种大政方针的制订,这些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选择。选择活动是人的一项重要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的中国,"设计"一词还远未被国人接受、理解,由此设计的"替身"便依次登场。从"图案"到"设计",不仅是设计用语的新陈代谢,也是国人设计观念的新陈代谢。从以技术审美的物理层面到关注人文社会关怀;从设计个体到集群式的行业转变;从直观感性到理性科学的蜕变,都在  相似文献   

5.
工作卷入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卷入的研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从复杂、泛化的多因素的概念与结构发展到简单、内化的单因素的概念与结构;从理论上关注个体评价过程到重视个体--环境相匹配的观点;从工作场所的卷入研究到非工作场所的卷入度研究;以及从原来的只有在美国的研究扩展到开始关注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最后,文章还对今后研究的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罗映光 《宗教学研究》2006,1(2):157-165
蒙文通先生是蜀学发展过程中承先启后的大师,其道学思想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博采各地众家之长的特色和优势。蒙先生根据其“古史三说”、“古族三分”、“文化三系”的理论,从先秦仙道三派考证,到道家南北二派辩析;从道家道教产生溯源,到上古民族地理甄微;从道家黄老学论演化,到道教“五阶三变”归纳;从重玄道论发掘开创,到道佛相互渗透阐释;从道学理学内在联系,到辑校道书发微钩沉。本文对蒙文通先生在上述研究领域不拘成说、不苟附和的创见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清时期伦理思潮的早期启蒙性质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之际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批持改革立场的地主阶级思想家 ,开始对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发起冲击 ,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伦理思潮。其特点是 :1从群体价值取向到个体和群体双向价值取向的蜕变 ;2从家族本位到社会本位的演化 ;3从超验的理性原则到现实的感情生活的转换 ;4从民本主义到民主主义的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8.
释光泉 《法音》2020,(2):19-2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浓郁的年味儿、阖家团圆的温暖、欢乐喜庆的气氛……然而,2020年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国迅速打响: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指示,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部署;从奔赴一线的耄耋院士,到白衣逆行的医护人员;各级党政部门领导亲临一线,到社区大爷、大妈们的上岗值班;从国内各界人士热情捐助,到海外华人华侨想方设法筹集医疗物资援助重灾区的医疗单位、全国人民守望相助……一座座抗击疫情的新的长城巍然矗立。  相似文献   

9.
人类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人类的知识所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原始到现代的逐渐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分不开的。从远古的茹毛饮血到现代的煎烤蒸焖;从原始的树穴洞居到当今的摩天大楼;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作业;从牛车到航天飞船……。这一切无不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方法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说,方法论的基本内涵是关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及二者关系的理论预设,而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匹配。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看,现有的方法论尚未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协调,从而构成文化心理学发展的潜在困境。基于对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诉求和研究现状的把握,本文提出了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六个扩展方向:研究对象上从外显到内隐、从元素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 研究方法上从现象到机制、从单向到双向、从静态到动态。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9)
<正>基督教读经的传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开教以来一直保持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从上帝转移到人自己;而信仰的标准也从圣经、教会传承转移到感官和人自己。人的感观能否成为解释圣经、诠释衡量真理的标准?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思考下,我整  相似文献   

12.
1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萌芽到破土,从抽叶到枝繁叶茂。成长的过程,就是等待的过程。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从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中年,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求知到创业到打拼出一片天地。成长的过程,就是等待的过程。等待的过程漫长,却不可逾越。2自然的成长总是缓慢的,速成的东西快,却多半靠不住。等  相似文献   

13.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就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看,呈现出一种从“崇善”到“泛恶”的趋向;就叙述者的道德追求看,表现为从“理性化的道德说教”到“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就小说人物的道德行为看,既展示了从外在道德规范到内在道德欲求的过程,又体现了从政治取向到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保禄宗徒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圣人。从他激烈迫害天主教会,到他皈依基督;从他退居阿拉伯旷野三年准备传教,到他三次长途跋涉,横跨欧亚大陆,历经十八载的艰苦传教历程;从他呕心沥血在各地创建教会,到他给各地教会写下的不朽书信,无一不彰显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个较长时期的逻辑演变进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受费尔巴哈的强烈影响到自主意识与思想的形成、从单纯的仅仅批判宗教到批判与改造不合理的世界即实践,是马克思有关宗教思想的演进逻辑。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成熟性作品,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开端。抓住这一思想演进过程,是理解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关键。本文从解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论犹太人问题》中丰富的宗教思想出发,条分缕析精雕细琢地诠释其中有关宗教的思想观点与演进历程,提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开端之作。  相似文献   

16.
沈政   《心理科学进展》1989,7(2):3-617
本文在回顾历史与展望未来中概括了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从脑解剖学研究与脑机能定位学说到网状非特异系统的生理学理论;从细胞神经生理学的电生理研究到神经递质的生化研究;从小分子的递质与中分子的神经肽研究到大分子的受体蛋白质和离子通道蛋白质的研究;从动物的简单运动行为模式研究到人类的复杂认知模式研究。在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生理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脑与行为的关系己成为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终其一生在不同时期随着其理论兴趣和国际形势需要的变化,对宗教均做出了不同角度的深刻论述。学生时代的马克思信仰基督教,持理性主义道德宗教论;早年职业生涯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青年黑格尔派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成熟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历史现实作用、宗教思维方式、研究宗教的科学方法、工人阶级政党对宗教的政策、东方宗教和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论述;晚年继续深化了对商品拜物教的研究,视野扩大到对原始宗教奥秘的探索之中。本文对相关争议问题亦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内涵方面说,儒家和谐观注重不同因素之间良性的交互感通,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使事物整体健康的发展变化;从价值基础说,儒家和谐思想立足于生命的体认与感通,认为人要通过对自我生命本质的体认,感通了悟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生命本质,使个体生命积极的融入到群体生命、宇宙生命之中,展开的基本思路是由己及人,由内到外,从修养自身和谐做起,再推衍到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天地的和谐;从现代价值来说,源远流长的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今世界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自公元1900年到公元1949年,这一阶段中国学习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理论研究:从翻译到评价再到独立探讨;实证研究:从实验法的倡导到大量实验研究的出现,实践研究:从近代学校的建立到大量有实践价值的学习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高师宁 《天风》2008,(17):34-35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个月来,从国家最高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到第一次举国为遇难的普通民众降半旗志哀;从各大公司的慷慨解囊,到残疾乞丐的倾其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