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造成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钱学森同志称这次产业革命为“第五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以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取代“大烟囱”的所谓夕阳工业,并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科学应当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以适应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2):174-182
作为新产业革命倡导的核心基础设施,以及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高度结合的代表性部门,智能电网同时承载着欧盟新产业革命的"技术内涵"、"能源内涵"与"市场内涵",对欧盟从整体上推进新产业革命意义重大。本文以新产业革命为背景,集中考察了欧盟的智能电网发展政策,包括其出台原因、政策内容、落实进展与前景等。分析表明,当前欧盟的智能电网建设仍处于实际部署的初级阶段,要实现智能电网全面取代现有电网既具备一定的基础,也面临诸多挑战,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欧盟智能电网的发展仍由公共部门主导,未来如何转向以私人部门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值得关注。此外,注重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智能电网发展思路体现了欧盟倡导的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影响,具有典型的"欧盟特色"。上述认识可为观察与把握欧盟新产业革命的进展与特点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事实表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科技领域本身而触及到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观问题,亟待我们去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同时事实也表明,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真正认识新科技革命的本质和趋势,从而掌握进行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性的全面揭示和充分理解是超越"现代",绘就新的时代的前提和基础。17世纪,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近代科学的指引下,传统生产实践中的部分工具逐渐突破人的自我局限,人的自我力量"伞射"为以现代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并塑造出具有现代性的新社会。现代社会中机器与资本的结合,使人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让位于机器,并加速了人的自我的主体性退让。自我最终淹没于机器大生产、消费等所产生的各种拟像与迷雾之中。马克思及其之后,整个机器与现代性的实践历史展现的是人的自我力量的"伞射"并消失为无限递归而后自我突破的历史。现代性也因此表现出从自我出发走向未来的无限可能,这种现代性最核心的特征是"伞射性",而并非仅仅只是传统认知的时空线性。因此,人机共存的现代社会所要超越的不只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空线性命题,更是人的自我力量与各种实践关系实现当代重构的"伞射性命题"。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哲学的兴起”是哲学对于产业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产业,什么使得产业成为产业,产业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一面对近代产业革命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马克思,第88-89页)恩格斯也指出:“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6.
在红色政权区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基础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教育等途径培育了人们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传统习俗和道德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荡涤,推进了区域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建立,两性伦理方面的自由在理论和操作层面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向玉乔 《哲学动态》2023,(4):5-13+12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新样本,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容上包括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物质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以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以文明要素创新为重要标识,以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为发展路径,以有机统一性为总体特征,以中华伦理文明为伦理内核,受内外动因驱动,兼具实然性和应然性。  相似文献   

8.
德勒兹从微观视角出发,放弃了马克思以生产力或人的生存状况为人类社会划界标准的立场,根据欲望的运作机制及管理方式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的领土机器、野蛮的专制机器、文明的资本主义机器三个阶段。领土机器是一种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的社会集团,用大地作为管理欲望的手段,记录着生产对象以及生产方式。专制机器用抽象的符号取代大地的符号,启用了全新的编码体系及登记方式,对欲望实行超编码操作,这构成了国家的本质操作,法律是超编码的工具。资本主义机器通过吸取欲望流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资本的本质可以描述为数学意义上的微分关系。"欲望社会形态"思想某种程度上承继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可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新的城市发展增长点和人才推动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逐渐转化为了一种商业核心竞争力,为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拓展了空间。比较菲尔德文化和曼彻特斯文化产业发展,以成都市打造特色城市创意音乐产业为例,着重探讨了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论》及手稿、《哲学的贫困》等文本中,马克思认为机器是基于工具与使用者的、并能够通过组合和分工形成更大生产规模的整体化技术装置。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其与传统的机器概念和理论产生了张力。一方面,人工智能对传统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超越;另一方面,它凭借人自身的机器化以及其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并未脱离“机器”的概念范畴。马克思的机器理论和“一般智力”理论不仅能够对当下的人工智能现象进行审视,同样能够从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展望。马克思机器理论与人工智能的两相对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唯物史观与当下技术及社会的对照。  相似文献   

11.
产业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以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在新世纪的探索中,提出“产业哲学”概念并展开了初步研究,体现着一种新的努力。一产业:从被遗忘的角落回到哲学的视野如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称谓所体现的,产业反映着时代。马克思说,产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自然界对于人、因而也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1]恩格斯也认为,英国的产业革命“是现代英国的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2]但是,长期以来,对“产业”的哲学探索却显得相当薄弱。陈昌曙在20世…  相似文献   

12.
创意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与文旅产业所需创意设计人才在培养要求、素养能力、专业岗位等方面的"错位"现象,提出以文旅产业需求为根本,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创意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为抓手,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产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面临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通过新的产业革命,实现高度信息化,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 西方学者提出了后工业社会、新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等新概念,逐渐有统一于信息社会这一概念的趋势。 许多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未来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从生产、经济到政治的具体完整的社会形态概念,是一种企图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划分的新的社会制度,我们不能同意这种意义下的信息社会概念。西方有的学者根据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强调利用市场机制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乡村农家乐根植于农村,主要服务于城市人群,成为近年来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乡村农庄发展后劲不足,建设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现以四川成都三圣乡大榆农家乐为例,通过统筹消费者需求和当地具体情况,以使相关人员更好地通过艺术设计改造旧有建筑外貌及周边环境,并新建娱乐设施以建设新时代多功能的农家乐,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将艺术设计融入乡村民居建设,有利于农庄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泛长三角的大空间格局下,建立南京、合肥、南昌为支点的"新三角"经济区,可以使南京都市圈、安徽江淮城市群以及昌九城市走廊,形成拥抱长江的新型经济协作区,成为依托东部、连接中部的关键功能区域和新的核心增长带,充分发挥其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枢纽作用,使长三角核心区和泛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促进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宁合昌"新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三市和所在的省份应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产业对接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梁启超《新民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新民说》是对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他以民权、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公德”代替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私德” ,用中西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构建新国民 ,实现了从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旧道德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新道德的转换 ,“旧国民”向“新国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是运用中国元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在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是文化创意的不竭源泉。研究美国梦工厂《功夫熊猫》成功的经验,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重视开发具有极大市场价值的中国元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理论进行企业化运作,重视产业化及衍生品开发,能够有力推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全域旅游为出发点,提升和发展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可以同时兼顾考虑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旅带养,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了农村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复设计,以人为核心,对旅游和养老服务进行统筹规划设计,通过共享公共文化设施,以社会化、多元化的视角,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文章着力探究了旅游发展建设与农村养老模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为乡村居民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魏屹东 《现代哲学》2001,25(2):53-58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生产和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注意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和生产对科学技术的根源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历来的观点,他在《资本论》中就阐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密切相关的思想,在《经济学手稿》、《机器和大工业》、《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论著中进一步指出了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又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将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并由此引起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对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的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会极大地丰富我们关于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揭示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机器伦理"是当前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交叉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在智能机器中嵌入符合伦理原则的程序,使其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机器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内在机制,一方面是由于道德行为对象发生了由"人"到"非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以机器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由直接关系变为间接关系。机器伦理思想促进了技术设计伦理由隐性向显性的变化,引导技术产品"负责任"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机器伦理思想存在着将道德行为数字化、道德行为主体模糊化以及信任机制不明确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