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东晋初年佛教传入五台山之后,就有北魏的孝文帝、隋代的隋炀帝、宋代的太宗、元代的成宗、英宗和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九位帝王巡幸五台山,扶植五台山佛教,遂使其发展成了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2.
佛教,乃释迦牟尼所创,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同基督教,伊斯兰教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同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的佛教因五台山诸佛教圣地而“金光流照、法轮常转”,五台山以佛教盛行而“宝刹高标”、驰誉中外,尤其是在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享有极高声望。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以“永平求法”始传入中国之说为最多(参见1985年7月30日《太原日报》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编导们在一次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偶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摩演奏后,认为《茉莉花》曲调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而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的。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的。从此茉莉…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一、五台山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价值五台山是唯一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和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2009年以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天独厚。代表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典型代表,包含了所有中国佛教宗派,代表智慧的文殊思想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五个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就是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真正名副其实的华严圣境。《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后就传入北魏,也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唐代清  相似文献   

6.
清朝的“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使避暑山庄与五台山发生了联系。五台山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注目的佛教中心。清朝统治中国以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五台山便出现了青黄二庙并存,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避暑山庄当年是清朝的承德府,在清朝相继建设各种民间寺庙104座,连同御用庙、不许老百姓进的外八庙。  相似文献   

7.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8.
智渊 《法音》1998,(10)
本刊讯作为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铜像开光法会于9月25日在五台山台怀镇隆重举行。来自我国三大语系的数千位长老、僧尼以及三万多信教群众参加了开光法会。山西省五台山为我国四大佛山之首,佛教早在东汉即传入该地。由于《华严经·菩...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圣地五台山历来僧尼生计、寺庙修道的经济来自何处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五台山寺庙碑文记载、《清凉山志》、《1947年土改工作团的调查报告》和近年来寺庙收入状况等,初步认为五台山寺庙经济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主要来源有以下方面: 一、尚化布施。凡朝台礼佛者布施的钱财叫尚布施,而将四方化缘带回的布施叫化布施。五台山佛教相传始于汉代,盛于北魏、隋、唐,历代都在此播下佛种,建寺弘法。元宪宗七年(1257),藏传佛教又传入此地,特别是内蒙、西藏等少数民族,崇佛弥深,年年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是世界上鲜有的灵山圣境。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被《杂华》唱为文殊大士的演教之区。文殊大士的般若之智为五台山佛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当今圆照寺的高僧妙空就是五台山佛教的著名僧医,也是《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lO月8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罗荣华同志应韩国五台山月精寺的盛情邀请,率领五台山区政府、五台山佛协和五台山研究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及殊像寺佛乐团等60余人组成的佛教化访问团,赴韩国五台山参加“首届韩国五台山佛教化节”,并进行佛教化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这一盛况的出现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所以,研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仅是揭示武周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可从中深入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一、武则天对佛教的发展武则天从光宅元年(684)执政到长安四年(704年)让位唐(?)宗李显,二十年中对佛教给予了大力  相似文献   

14.
“奉旨道场”是五台山“六月道场”中的一部分,为五台山喇嘛教一年中最大的佛事活动。相传,此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为纪念藏僧拉龙巴拉丹挺身护法而形成的。清时,随着五台山喇嘛教的日益繁盛,“奉旨道场”即在五台山“落户”,并且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5.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而使然。象法时代的佛教对于佛、...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是释尊的左胁侍,位于诸菩萨之首,所以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名山之首。随着文殊信仰的流布,五台山也传遍了国内外。至2015年计,国内有12座五台山,国外有3座五台山;而以五台(山)命名的寺(楼)等达20处。它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证明了文殊信仰是一种超越时代、地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佛教信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相似文献   

18.
宋代佛教通常是指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卫王祥兴二年(1279年)这320年间的佛教。而宋代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定北汉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的148年间的佛教。这是由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丙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圣地,也是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山。雪水茶就是五台山著名的特产之一。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至五台山。乾隆皇帝在这次瞻礼五台当中,也如往次一样,玉叶纷飞,天花洒地。“拾级亲登灵鹫峰,和南月相仰真容。云标楼阁丹青焕,雪霁林峦雾霭浓。七日现身传古迹,五年来礼续前踪。传言回跸行营近,风度泠泠隔障钟”(《瞻礼菩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