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泽者前言唐、宋时期,日本僧人上五台山朝圣求法者甚多,至今仍有两部朝圣名著流传于世,一部是唐代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另一部是宋代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前者尚为人们所熟知,后者知者较少。此书在日本流传颇广,版本亦多,计有写本十三种,复制本一种,活字本七种,各书中以南宋时期的写本为最早。日本学者平林文雄教授搜集了各种本子,详加校订和考证,作了《参天台五台山记校本并研究》一书,其中第三章“参天台五台山记的传本”,  相似文献   

2.
正11世纪70年代,正值日本中止遣唐使后,严禁本国人海外渡航的岁月。然而,这阻挡不了日僧成寻(1011-1081)入宋巡礼天台山和五台山的强烈愿望,他毅然铤而走险,偷渡入宋。在实现了巡礼圣迹的宿愿后,他滞留宋地,再未归国,于元丰四年(1081)在汴京(今开封)开宝寺圆寂。他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以下简称《参记》)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部极其珍贵的史料,为11世纪东亚汉字文化圈人员往还、双向互动的历史,留下了无可取代的重要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清凉山志》卷六《名公外护》中,唐代只收相国裴休一人,而对唐代宗时期积极维护和支持五台山佛教的宰相王缙却只字未提。顾炎武在康熙二年(1663年)撰写的《五台山记》中曾指出:“《唐书·王缙传》始言:五台山有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辉山谷,费钱巨亿万。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台山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于是山名闻外夷。”在顾炎武看来,五台山所以“名闻外夷”,是从王缙开始的,王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小岛岱山一行,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大德高僧、女士们、朋友们:阳历8月份是五台山鲜花竞放,满山遍野,如铺锦然的美好时光。据《日本灵异记》卷上说,推古天皇三十三年即大唐武德八年(625),屋野古连在难波去逝后三天又复活后,曾对其妻说:我登上五色云彩时,发现云彩的  相似文献   

6.
(8)静嘉堂文库藏本(八卷三册)线装本。高二十四点六厘米,宽十七点三厘米。此本,原为青木信寅氏所藏,后为松井简治博士所藏,现为静嘉堂文库所藏。卷一和卷二为一册,卷三、卷四、卷五为一册,卷六、卷七、卷八为一册,以上八卷缀合为三册。外题和内题为“参天台五台山记”。每面九行,每行十八字。各卷页数:第一卷四十五页,第二卷三十五页,第三卷四十四页、第四卷三十八页、第五卷五十三页、第六卷四十五页、第七卷四十五页、第八卷三十七页。各卷第一页均为扉页,记有题名和卷数。卷一扉页里附记有如下的《扶桑略记》,此点与其他各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庄子内篇注》是德清晚年的一部佳作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认真研究过老子,著有《道德经解》,也认真研究过庄子,著有《庄子内篇注》。《道德经解》,据其序言始作于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卒业”,此书在其《观老庄影响论》之后(参见拙作《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三期)。《庄子内篇注》无序言,有简要题记,未记写作年代,但说“其学问源头,‘影响论’发明已透,请细参之”。“影响论”即《观老庄影响论》无疑。那么,《庄子内篇注》必定作于《观老庄影响论》之后。该书署名为“明匡庐逸叟憨山释德清注”  相似文献   

8.
日僧成寻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关佛教的记述随处可见自不待言,但有关道教的记述也为数甚多。本文从他参拜道教、访问道场以及与道士的交往等方面,考察天台宗发祥的根本道场天台山的道教信仰状况,并探讨成寻与道教的关系。抵达天台山翌日,成寻便去礼拜地主山王元弼真君,随后为祈祷旅途安全,他还曾去参拜寺家镇守神天齐仁圣帝等诸神。在郑州灵显王庙他供奉烧香,杭州葛仙公炼丹泉有他的身影,他与道士的交流也时可寓目。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宋地虽与道教略有接触,但他始终毫不犹豫地坚信"以佛教最为胜"。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是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来是见先进就学,能学就学。他们学佛教,因为距离天竺实在太远,古代虽然也有去的,回来的不多。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学。看看遣唐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珍《行历抄》,以及后来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入明记》等第一手资料,就会对此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产生深刻印象。他们学得兢兢业业,非常认真,回国以后照方抓药,绝不含糊。中国人学天竺,却是自有主张,不断地加深汉化成分。中国的佛教和佛学,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日本人这一批学去的,就和下一批学的不一样。他们是谨守师传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研究》2006,(4):47-47
会议论坛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欢迎辞赵效荣(3.3)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崔正森(3.4)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小岛岱山(3.5)略论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崔正森(3.7)佛学研究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韩焕忠(1.14)佛教的同一律林晓辉(1.17)《成实论》中灭三心的理论常蕾(1.20)《大乘起信论义记》中的“二门”任蜜林(2.3)窥基的四重二谛理论冯国栋(2.9)浅论《女论语》中的佛教色彩崔丽(2.12)僧肇“空”论及其现代价值王庆原(3.12)社会和谐从心开始──简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张曾祥(3.15)往生与临终关怀——佛教净土宗…  相似文献   

14.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15.
辛巳初秋,我有幸与雍和宫众僧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礼佛参访。《清凉山志》载:“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项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隋文帝下诏五台各置一寺。”其实,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间,就建有寺院,后经历代兴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见于史籍的国际五台山巡礼活动中留下了关于口译者的记录。唐高宗敕鸿胪掌客为译语人,陪同释迦密多罗参礼;不同身份的新罗译语人促成了日本圆仁的五台山之旅,日本译者也在巡礼中得到成长;北宋日僧成寻参礼五台山时,有民间通事客人一路相伴。官方译员、国际译者、民间口译等不同类型的译者在五台山佛教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0年9月,以中村元博士为团长的日本东方思想学术交流访华团,来访中国佛教协会,由赵朴初会长接见于法源寺,进行了一次佛教友好的交流。本文作者野村隆昌博士是该团的副团长,现任立正大学教授。他根据《梁高僧传.译经篇》的《求那跋陀罗传》,参考《宋书》、《南史》等以及各种经录的佛教历史知识,详细地描述这一位印度译经僧波澜重叠的一生经历和译经成就,并穿插着刘宋王室政治斗争的历史故事,写成译经僧求那跋陀罗的传记,  相似文献   

18.
吴平 《法音》2002,(5):17-20
《出三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其作者为僧,故后人又简称为《僧录》、《录》。僧于齐、梁间,凭借定林寺丰富的经藏,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安录》)的基础上,“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本书编纂的用意,重点在于对佛典翻译“沿波讨源”,所以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撰缘记,诠名录,总经序,述列传。正如僧自己所说:“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昭,名录诠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犤1犦只有从四个方面来看佛典翻译,译经的源流才能一目了然。四个部分的内容,大致…  相似文献   

19.
<正>继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五台山学探究》一书之后,崔玉卿女士近期又正式出版了作为"五台山学文库"系列学术撰著的新作《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构建"五台山学"的又一大新收获。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首府、世界著名的文殊信仰道场,一直受到世界佛教界的敬仰与信奉。日本、韩国等国崇奉五台山,在本国建有五台山,东亚各国的佛教徒都以能到五台山朝拜为幸事,这都说明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的,已经早就成为世界的了。圆园园怨年远月圆远日,被世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由五座巍峨壮观、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的。但是,它的地理范围古今说法有异,需要予以考定。古今五台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妙济大师的《广清凉传》卷上曰:“至巨唐伊禅师,神异僧也。尝登西、南台之上,望见五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