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为了探讨配偶排斥对女性离婚意愿的影响,以及愤怒情绪和婚姻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543名已婚女性施测了社会排斥体验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以及离婚意愿问卷。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配偶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女性的离婚意愿,愤怒情绪和婚姻满意度分别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配偶排斥还顺序地先通过导致愤怒情绪增加,再使得婚姻满意度降低这一链式路径对女性的离婚意愿产生影响。未来可以通过减少配偶排斥以及减弱愤怒情绪和提升婚姻满意度的途径来增加婚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4,(10):28-28
在离婚率逐渐攀升的现今,婚姻危机与离婚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影响已经式微,人们对婚姻家庭原则的持守变得困难.以下六种因素,使离婚不再成为一道禁令,而是一种选择.1.宗教信条和规范已放松,人们在婚姻危机中,有了选择离婚的可能性.2.反对离婚的外在压力及社会对离婚的污名化已减轻;同时,人们对离婚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媒体扫描     
恩惠 《天风》2010,(5):38-38
<正>三亚:为房笑着离婚[南海网报道]三亚保障性住房申请开始后,结婚、离婚大量出现,尤以离婚为甚,10天之内突然有44对夫妻离婚,有人离婚时有说有笑,短短10个工作日内就有1000对夫妻领证,婚姻登记处日日爆棚。这些"诡异"  相似文献   

4.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近日,一份命题人是主审法官、评卷人是原告和被告的“离婚考卷”在网络上火了。这份考卷是四川的一位法官在和同事讨论后制作的,其中既有“结婚纪念日、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家务事是怎么分工的”等客观题,也有“陈述对婚姻和家庭现在的想法”等主观题。法官称,通过让原、被告夫妻做题考试,可以对双方感情做个考察。主张离婚的女方在做完考卷以后态度趋于冷静,最终法院判决不支持离婚诉求。  相似文献   

5.
翁溯利 《天风》2017,(2):35-36
太多的人看重婚礼,但没有注重婚姻当代社会,神圣的婚姻殿堂正遭受着世俗潮流的猛烈冲击。世人离婚有一个普遍的理由,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这个现象也许存在,不过其程度往往并未如人们所说的那么严重。那么,要维持幸福、美满的婚姻,该用怎样的方法呢?1.怀持恋爱之情感婚前,有一个恋爱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离婚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抚慰其心灵创伤,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这一新的离婚救济制度.通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伦理内涵,可以看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不是随着婚姻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女性的人格和精神利益受到关注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的结果.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情形应该包括通奸等重大过错行为、义务主体应包括介入他人婚姻关系的第三人、举证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应该重视对离婚进行道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婚姻家庭关系是家庭、亲情和义务的统一。在婚姻自由、自主的社会条件下 ,应慎重选择婚姻 ,担负起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离婚要接受道德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清代婚姻道德生活是通过婚姻选择、婚姻缔结和婚姻解除来呈现的。清代婚姻选择受着政治禁忌、尊卑禁忌、乱伦禁忌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反映了清代人在婚姻选择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动因。就大体趋势而言,道德在清代婚姻缔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式微,而财物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这种婚姻重财之风,使正常的婚姻缔结方式发生了异化,导致了收继婚、买卖婚、劳役婚、兄弟合娶、童养媳婚、抢婚等不正常婚姻的出现。夫妻离婚的权力由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家族乃至清朝政府共同掌握,它意味着离婚是一个符合清代正义观的社会事件,离婚过程中的财产处理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1,(2):61-61
婚前协议,是这几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词。选择做婚前协议的人,通常认为如今婚姻变数越来越多,为避免一旦夫妻离婚时遭遇麻烦,不如“先小人后君子”。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24):38-40
家庭是现代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安定和谐。然而,在世界上,不少国家、不少角落,离婚早巳成为常见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也不例外。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婚姻家庭的稳定性正受到愈来愈大的冲击。按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于1985年,全国的离婚总对数只是45.8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中老年离婚率明显上升,而且多是在男性退休之际,女性以"性格不合"等理由首先提出离婚,由此引发了日本社会的贫穷、孤独与自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透过中老年离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这个传统东方国家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的变迁,即由近代旧的家族伦理观到现代民主意义上新的婚姻家庭观的转变。在新的婚姻家庭观背景下,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采取积极对策,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2.
略论现代中西婚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西的婚姻基础各有不同.中国的婚姻以生育为基础,西方的婚姻以性爱为基础,中国婚姻重家庭责任,西方婚姻重个人感情,两种婚姻模式各有利弊?它们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06,(15):32-35
解决当前存在的婚姻问题,当务之急是构建新型的婚姻伦理,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作为基督徒,笔者认为基督教在这方面大有所为,也应当有所作为,因为基督教固有的教义中具有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有待进一步挖掘。当基督教界的有识之士在这样的时期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基督教教义,又有益于时代发展的婚姻伦理,一定能为基督作出美好的见证,也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有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据3月22日《都市热报》报道:"同学会,同学会,整垮一对是一对。"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遭遇了同学会的情感冲击。家住重庆的周女士就恨透了同学会,她的两段婚姻都因同学会而破裂,前夫在同学会上重遇初恋,现任丈夫同学会后和初中女同学搞暧昧,坚持要离婚。现在,"同学会"三个字已成了她的噩梦。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的经典之作.本文在对该书进行细致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把握恩格斯婚姻家庭道德观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应当将唯物史观作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与时俱进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婚姻的基础及其道德性问题;澄清附加在恩格斯名下的以"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来证明离婚"合道德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宋人的婚姻伦理道德生活在议亲观念上出现了重财、重科举官僚、重人品的新的"门当户对"取向;在夫妇之伦中出现了"悍妇"现象与"夫义妻顺"的呼吁;同时,宋人有着相对宽松的离婚与再嫁的道德环境.宋人的婚姻伦理道德生活表明其是从宋前的道德生活向明清时道德生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婚姻生活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姻生活中父母往往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会不同程度地对子女的婚姻产生影响。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婚姻现存在着不同,所以中西方的父母在子女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异。本文从父母在子女从相识结婚到婚后生活三个阶段所扮演角色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1,(1):54-59
当前中国社会同居现象似有取代婚姻之势。然而同居与婚姻具有本质差异,婚姻是从实体性出发的精神,双方执着追求成为"一个人"而扬弃自身的单一性,在深厚持久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实体性自由。同居则以个体的个别性或特殊性为出发点,是缺乏普遍物统摄与维系的无精神行为。同居行为或以爱的情感为基础,或以原子式的集合并列进行试婚,甚至以赤裸裸的性自由为目的。由于缺乏婚姻中以普遍物为精神纽带,为成为"一个人"而进行自我约束的伦理努力,任何形式的同居都无法提供实体性的自由。扬弃个体的自然直接性和主观任性,拯救婚姻能力,抑制同居是教育的伦理使命,也是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同性恋者婚姻关系的社会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同性恋者最终都会有异性婚姻,或是男女同性恋者缔结互助婚姻关系。以婚姻功能为视角,对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互助婚姻、同性婚姻等婚姻关系的社会影响及其合理或非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使社会公众对同性恋人群的看法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20.
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人力资源的短缺和"4-2-1"式家庭结构导致子女养老能力不足,护理机器人进入家庭代替或帮助(补位)子女为父母养老成为解决未来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而,护理机器人补位子女养老会导致孝养关系疏离化、孝道降阶化等伦理风险。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机器人在居家养老系统中处于帮助者与合作者的地位,树立护理机器人不是子女养老的替代者,而是子女养老的帮助者与合作者的共识;在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中设置可以实现孝伦理的程序;在机器人养老产业发展中制定蕴含孝伦理要求的产业规范,那么,护理机器人补位子女养老所可能导致的伦理风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