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际情绪调节是社会互动一方有意改变另一方情绪状态的过程,它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发展,并且具有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独特优势。近年已有不少脑成像研究考察了人际情绪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过程的脑神经基础:人际情绪调节涉及心智化系统(楔前叶、颞顶联合区、内侧前额叶等)、情绪反应系统(杏仁核、脑岛等)和情绪调控系统(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扣带回等),其中心智化系统是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特异性脑区。未来研究可纳入不同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脑观测技术与脑调控技术相结合,从单脑和双脑两个层面对人际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深入探讨,为人际情绪调节在应用领域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谢志鹏  赵晶  汪涛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256-1272
表情是产品拟人化外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产品正面或负面的拟人化“表情” (表达正面或负面情感的表情)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人际交往相关理论验证了正面表情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并认为负面表情不利于消费者与产品的互动。但是在现实市场中我们却看到, 消费者有时却更喜爱展现负面表情的产品, 营销领域的产品拟人化研究鲜有关注到产品表情的错位影响。具体而言, 在拟人化营销研究领域, 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尚待探讨: 产品表情有怎样的具体体现及市场效用; 产品表情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影响的心理机制为何; 以及来自于消费者特质和产品因素的调节效应。回答以上问题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营销领域的拟人化理论, 同时也将从实践上为产品外观设计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淑蕾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哪一种情绪劳动的效果更积极?该项研究结合“情绪调节”和“双任务”的实验范式,以指导语引起不同的情绪劳动,以电影片段诱发负情绪(以悲伤为主),同时测量情绪劳动过程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成绩和自我真实感检测情绪劳动对后续工作和心理上的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深层动作引起更多的精力集中;(2)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都可以减弱已被诱发的悲伤情绪,深层动作引起了更大的生理激活(R-R间期增加较小);(3)表层动作导致后续工作成绩降低,自我真实感减弱。结论:如果需要在负情绪(悲伤)状态下展现正情绪(微笑),深层动作是更积极的情绪劳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认知能力,人际敏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将这种以不断担心负面的社会评价为特征,对他人评价保持警觉与敏感,并采取防御性行为(如服从或抑制行为)以避免负面社会评价的倾向作为个体一种整合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是传染性疾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未来研究应发展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进一步地整合相关模型,明确人际敏感影响健康的内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与心理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6~11年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文  李娇 《心理科学》2007,30(5):1042-1045
本研究以六年级到高二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研究,着重探讨与情绪表达有关的自我意向和具体情境下的情绪反应。问卷设置了事件的正-负性、事件的大-小、情绪反应的人际-单独场合等多种情境因素。结果显示,稳重和开朗自我意向影响着情绪表达。开朗意向一般表现人际场合的情绪增强表达,稳重意向对单独场合的强表达和人际场合的弱表达有预测效果。进一步探讨日常活动与情绪表达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常活动的丰富性可以形成对个体情绪表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通过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访谈、家庭情绪表露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评估问卷调查,考察了112名3~6岁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大班幼儿比小班幼儿具有更高的表情调节知识、更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2)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与情绪表达的人际支持、工具支持的结果期望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幼儿掩饰消极情绪是因为预期情绪表达不会得到他人理解和帮助;(3)幼儿报告面对父母同伴教师不同在场者时具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且幼儿的人际支持结果预期存在年龄和在场者的交互作用;(4)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的人际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工具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负相关;(5)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认为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不良结果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害羞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8.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2018,(6):1477-1483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际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自己或他人情绪进行调节的社会加工过程,对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人际情绪调节社会互动的视角,首先探讨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其次简要介绍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主观评价法,实验室法和动态评估法等;最后分别从沟通理论和过程理论两方面梳理了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并针对这两方面的理论取向,提出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迎生 《学海》2004,58(2):64-69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转型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模式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 ,工业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这不仅决定了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以社会保险为重点和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模式 ,而且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城乡整合的特点。这些具有规律性的经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 ,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而西方各国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不恰当处理 ,以及一味推行“福利国家”模式而在一定意义上牺牲了效率等 ,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When categorized into social groups, people view members of in-groups, but not members of out-groups, as being similar to themselves. In three experiments, social categorization moderated the spread of social projection in both minimal and value-tagged laboratory groups and regardless of whether individual perceivers judged both groups or only one. The categorization effect tracked changes in the perceiver's group status so that most perceivers projected only to present but not past in-groups. The lack of out-group projection supported an anchoring hypothesis, according to which self-referent information is engaged only when it is considered applicable to the judgment at hand. The induction hypothesi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hypothesis, which predict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out-group projection, respectively, were not supported.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ntergroup perception and bi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itkin, H. A., Hertzman, M., Machover, K., Meissner, P. B., &; Wapner, S. Personality Through Perception. New York: Harper, 1954. Pp. 571.) Reviewed by Murray H. Sherman.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评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阿江 《学海》2002,(6):81-85
社会评价不是公众评价 ,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 ,也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学术研究。它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功能为 :(1)给出项目能否成立的基本判断 ;(2 )实现项目的社会发展目标 ;(3 )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评价没有超出社会学方法论范畴。它的方法 ,除了常用的文献研究、观察、访谈、问卷、座谈会等方法外 ,也发展出一些有自身特色的如协商、公众参与等方法。社会评价的内容 ,通常包括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土地与居民生计调查 ,项目机构设置 ,少数民族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体系和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中关于社会意识的两个范畴,前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形式,后者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是思想体系形成的基本前提。该文区分了社会心理学说与一般社会心理学的界限,并着重从社会心理学说发展的简要历史中,发掘了这门学科对于研究唯物史观和社会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