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立“小金库”是一种违纪行为,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小金库”现象却普遍存在。本从社会心理的层面分析设立“小金库”的社会心理特征和“小金库”现象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并提出遏制“小金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基本立场 ,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区别中 ,去理解社会、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活动规律 ,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知识缺乏、理解的不完全 ,作为人的社会认识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 ,并且将“相信我们是无知的”视为社会认识的基本原则 ,由此挑明了“知识合法性”的根据 ,肯定了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两重性及其实践地超越“无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李向平  高虹 《法音》2008,(10):18-28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变。佛教在此过程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亦经历了从出世到入世的变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提出,为佛教从出世向人世转变。从而进入社会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现象:“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并对其理论依据、测量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在对以往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计文 《天风》2018,(4):1-1
近来一段时间里,一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时常见诸网络报端,因其“丰富”的调侃自嘲意味,无疑又成为一句流行语。众所周知,当某句话成为社会流行语时,它一定是反映了当时某一种社会现象或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6.
时尚的社会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篇关于“时尚”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从探讨什么是时尚及其来源入手,研究了时尚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并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的角度解释了一系列的时尚现象,从社会群体知识方面,不仅分析了时尚群体的概念,还讨论了时尚与不同社会阶层心理、不同职业心理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时尚的全球化传播对文化变迁、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时尚现象以及时尚群体这个分散集群的心理和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不发达状态”早已为史家所共识。但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 ,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和经济资源等“硬性”因素方面 ,而忽视了对社会心态这一“软性”因素的研究。实际上 ,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 ,法国社会的小农心态、“单子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贵族价值观的大量遗存 ,都给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为社会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一种自认识,或者说是“悖论式”的认识,本文提出“双重角色悖论”、“视交叉悖论”、“纽康悖论”和“价值关涉悖论”,就社会认识的悖论现象作哲学分析,试图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对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胡为民现象”看我国医疗领域的社会失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市场机制的引进和发展不规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成熟,在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失范的现象。透过“胡为民现象”,分析了我国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特点和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防治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玉洁 《美与时代》2003,(11):82-83
“婚恋母题”是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直到今天,在中国它依然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正面临着许多爱情和婚姻的困境:婚外恋、包二奶、养小蜜现象等等。著名女作家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即是对婚恋问题进行探讨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从政的知识分子李言,与其女儿的班主任郁琅之间的婚外恋情,将爱情的纠纷交融于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群像。本文主要针对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郁琅是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她知书达…  相似文献   

13.
从“十六字方针”到十八大的“二十字方针”的创新提法的提出,我党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之路上不遗余力。但是,我们的社会管理模式发展之路上也受到来自现实实践之路上的“路径依赖”、“权责不明”、武断专行、“面子工程”等的严峻考验。重新对“社会性”进行解读,尝试性的对社会管理路线进行剖析,提出“回到社会的自我管理”这一提法,并展开焦点分析,在“党政本位”依旧是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对“人本位”有一个新的深刻认识!从而回归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自我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精神失常,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处处皆有。致病因素,虽是多种多样,而精神创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是占有重大作用的。古书上记载说:“喜怒伤气。”又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脑”、“恐伤肾”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介绍了儿童社会-道德发展领域中有关“快乐的损人者”现象的研究概况, 回顾了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领域有关情绪理解和归因的研究,指出在损人者情绪归因研究中引 入有关社会认知变量的必要性,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指个体可同时存在对同一对象内隐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评价。研究采用1AT方法,证明内隐社会态度存在着矛盾现象,并探索这种现象存在的证据,并试图整合态度作为“预存评价”和“背景依赖性结构”的观点.以探讨内隐社会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意雯 《天风》2017,(3):57-57
【中国经济网】今年春节,一曲《春节自救指南》唱红网络,歌词描述了一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经历了来自众亲戚的“拷问”,“找对象了没”、“工资多少”轮番轰炸,年轻人最终反抗“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歌曲唱出了困扰年轻人的社会现象,唱出了年轻人对每年春节被亲戚“围攻”的无奈,令无数人感同身受,因而迅速走红。  相似文献   

18.
左明 《四川心理科学》2014,(6):214-215,188
近年来,我国“阶层固化”现象日渐凸显,成为引发公众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所谓“阶层”,一般是对阶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群体或处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群体的指称。阶层固化意味着不同社会阶层成员构成趋于稳定,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垂直流动受阻,个人难以靠后天努力改变自身命运;换句话说,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封堵,社会不平等结构被原样复制。社会阶层结构一旦固化,公平正义势必遭受损害,社会发展活力与秩序和谐势必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在注意和记忆活动中存在着“积极效应”现象,即对积极材料的加工维持得较好,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的认知评估影响情绪目标的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研究发现信息的加工方式与“积极效应”有密切关联,当控制加工时,“积极效应”出现;而自动加工时,“积极效应”消失。“积极效应”受到时间认知的控制,也受到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目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利用先进设备与仪器研究老年人认知活动中的“积极效应”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汪信砚  翁路 《哲学动态》2023,(5):25-37+127
在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时期的著作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表征现代社会的两个概念。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现代社会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为特征的思想,从两个方面对现代社会展开了批判性分析。一方面,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立,使现代人分裂为双重身份并处于双重组织之中,而政治国家也随之陷入双重悖论;另一方面,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也具有一致性,即政治国家沦为维护市民社会的私利的附属物,其结果是市民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渐宗教化。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突破现代社会困境的“和解方案”并初步建构了其未来社会理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以“社会力量”替代它。就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以实现人的类本质而言,“社会力量”与“真正的民主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的核心要义为市民社会通过不受限制的普选制“变体”为政治社会,而前者则强调无产阶级通过变革市民社会、消除私有财产的方式走向人类社会。青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效应:一是使马克思切入近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开创了新的政治哲学传统;二是促使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