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焦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其中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透过对张艺谋的一系列创作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遭遇到的语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也是新时期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某种缩影。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电影的民族特色除了故事、人物、情节等软性表达外,其艺术形式与技法也体现了浓郁的东方特色。细致观看张艺谋的电影,笔者发现,张艺谋的电影运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国画技法,从而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民族性。具体表现在泼墨、白描、写意和工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那是有一次跟着表哥拍了一夜照片,使他一下  相似文献   

6.
从1983年的处女作《红高梁》到2018年的新作《影》,作为少数仍然活跃在一线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对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影像表达的极致化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也使得张艺谋的电影呈现出特殊的美学特征,在视觉图谱的建构上显得富有个性。作为张艺谋审美艺术表达的最新突破,《影》为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传递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心中的追求———介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高伟教授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陆要武电影艺术界的“怪才”张艺谋,事业上的成功家喻户晓。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高伟教授,在事业上“主杆发展所限、旁枝却很茂盛”的成功之路,被人们称为医学界的“怪才”。一...  相似文献   

8.
由于饮酒喝茶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以它独有的魅力得到人特别是中国人的青睐,与诗词歌赋,礼仪交往、舞剑挥毫、怡心寄情、铸金制陶、煮水觅泉、赏月观花等雅兴相结合,以及与婚丧嫁娶,奠基上梁,祭祀结拜、开业庆典等民风民俗融汇在一起,产生出中国特有的“酒化”和“茶化”。而今,中国步人市场经济,化市场也热闹非凡,鱼目混杂的局面也就逐渐形成,几千年来作为中国国粹的酒化和茶化,有时觉得其中真正有益的传统化内涵被挖劫一空,只留下散发出铜臭味的躯壳,早已成了各种市场交易的附庸。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新民俗:五十年代人人炼钢,六十年代人人开荒,七十年代人人下乡,八十年代人人解放思想,九十年代人人经商。由此看来,中国的确是一个“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国度。高校大学生终也挡不住滚滚商潮的诱惑,他们身在“象牙塔”,心在“商海”中,追波逐浪,粉墨登场,忙得不亦乐乎。“下海热”、“打工热”一时拼凑成了校园中最为流行的主题曲。有南下广州北上黑龙江的准“倒爷”;有卖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道教与民俗的关系,以斋醮、礼俗为例,提出了几点看法1、研究道教与民俗,不仅应对民俗建立起概念,而且必须对道教本身有正确的基本认识;2、还必须考虑道教在信仰民俗上的复杂性;3、道教作为文化现象,乃是其渗入民俗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兰晔 《中国宗教》2018,(2):82-83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抛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雠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宗教、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地域、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铸造了她独有的民俗现象。正如拉法格在《财产及其起源》中所说:宗教是“古代风俗的贮藏库”。在丰富多彩的藏族民俗中,几乎都与佛教信仰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放生”就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佛教民俗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参考藏、汉文献和对实地调查材料的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3.
虽然是抗凝冻的日子,但按照当地民谣:“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2月12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的苗族同胞,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身着浓艳的民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田野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高坡苗胞祈祝丰年,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民俗领域的嬗变具有典型意义。在民众的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娱乐消遣等民俗领域,传统伦理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整体价值逐渐减弱,而相对性、现实性、个体价值渐次增加,平等、自由、主体性等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孕育、生长。嬗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极大的不平衡性、复杂的多样性、激烈的冲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酝酿、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北京民俗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制度化宗教——道教发生了互生互动的密切联系,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道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民俗。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白云观"燕九节",是京城非常重要的道教民俗之一。自元代中后期以来,"燕九节"历经流变与传衍,不仅在北京传承悠久,在全国也不乏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结局一位美国朋友商请萧伯纳和太太携手同行,让他为他们拍摄一组生活照。萧伯纳答应了,挽着太太一道漫步走,让那朋友开机摄影。当他们俩口走近镜头的时候,萧翁突然抱着太太亲吻起来。萧太太感觉丈夫的举动太奇怪,诧异地问:“这是什么意思?”萧翁微笑道:“你可知道,每部电影都用这一手作结局啊!” 双倍的学费有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白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那个年轻人惊诧地问:“为什么要我缴双倍的学费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学会闭…  相似文献   

17.
儒风 《贵州民族宗教》2009,(1):F0003-F0003
虽然是抗凝冻的日子,但按照当地民谣:“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2月12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的苗族同胞,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身着浓艳的民节日盛装。汇集到村边附近的田野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跳花场。尤其是妇女们的服装,与难得一见的明媚阳光,形成了特别喜庆的民俗活动场面。高坡苗胞祈祝丰年,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经典世界中的"直躬证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事实、符号与意义”的角度,描述了“直躬证父”的故事在中国早期经典文本中的变化。它从一个客观存在的故事梗概,发展出多样的叙事方式,从这多样的叙述方式中生发出不同的思想原则。对这一变化的描述,就是进入古典思维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自我控制的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灵聪 《心理科学》2001,24(2):236-237
许多心理学家曾对自我控制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其中柯迫(Kopp)的观点是比较全面的。他认为:“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而中国是强调社会价值取向的,所以中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