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个人不能脱离集体,集体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必须自觉遵守纪律。 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遵守纪  相似文献   

2.
集体主义:面临困境还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关键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真实的集体”、真正的集体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为实行集体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贯彻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但是有人认为,在当前社会中,集体还不可能是“真实的”,不少集体的领导是以权谋私,一些集体有严重的腐败现象,把集体主义作为我们的道德原则,是不是会加重我国的社会腐败现象?这种担心也许是出于好心,但没有根据。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不但不会加重社会腐败现象,相反是惩治腐败的道德武器。一、“真实的集体”的真实涵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合理性,源于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而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又源于对“真实的集体”或集体的真实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当协调发展三方面。集体主义道德包含着补偿规范,必须使现实的制度成为体现集体主义道德补偿规范的道德的制度,才能为集体主义道德的充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坛荟萃     
李莉娜:试论集体主义对功利主义的超越一、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内涵上的超越.功利主义所指的个人利益侧重于个人的物质利益;集体主义所指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个人在政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内涵要广得多.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 ,在经济伦理研究中 ,应将社会经济制度伦理与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相区别 ,还进一步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制度伦理和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试论集体功利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为杠杆,来支配和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的经济关系模式。它要求行为主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行为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为参与竞争、追求利益、胜者得益、败者失利。由此派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不可能不是功利主义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主体规定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相结合,资本家的私人利益始终占居支配地位。因此,资产阶级倡导的功利主义,必定具有个人主义的性质。当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时候,便获得了新的主体规定性。由于社会主义公在制作为主导性经济成份存在和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真实体现集体利益的主体形式。这种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便不再困于私人利益而要受集体利益的支配。这种经济实体所实施的经济行为,不仅要对本企业的全体成员负责,还要对全社会成员负责;不仅要为本企业职工创造利益,还要为全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因此,个人利益只能存在于集体利益之中,而且应以集体主义为根本指导原则,集体利益总是优先于个人利益。所以,其要求的功利主义必定会具有集体主义的性质。把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从已经收集到的一千多个白族民间故事来看,它们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道德价值,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问题。古代白族人认为:应该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应该牺牲个人的生命。白族民间故事《洗马塘》讲,在远古时代,大理连续三年不下雨,河流干涸、禾苗枯焦,不少人饿死。有个名叫阿贵的小伙子,决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秀云 《道德与文明》2001,(2):33-36,41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要充分认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人力资源配置在宏观上应坚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伦理价值取向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 ;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 ,协调好劳动者之间的协作配合的伦理价值取向。在微观上应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公正、集体主义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亲组织”与“非伦理”双重特征,构建了一个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形成机制的交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工作不安全感不仅均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两者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个人-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亲组织”与“非伦理”双重特征,构建了一个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形成机制的交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工作不安全感不仅均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两者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个人-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受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与自身的内在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多元文化、集体主义逐渐回落到社会道德层面,都对其话语权形成了极大挑战。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指向性的统一、坚实的利益基础和正确的衡量标准。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是一个集体和个人双向作用的过程,需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需要不断实现由社会到个人、理论到实践、外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 ,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都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 ,除此而外 ,集体主义还有基本的价值规范。因此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规范将是本文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文鹏  史硕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805-814
自从“安然”等一系列非伦理行为事件爆发后, 如何干预非伦理行为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如何抑制单个个体的非伦理行为, 而对该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互动和蔓延机制缺乏系统探讨。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 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 对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探讨个体初始化的非伦理行为是如何导致集体实施非伦理行为的, 重点研究个体社会地位和团队工作互依性的调节作用; (2)探讨集体非伦理行为对焦点个体的影响, 重点研究从众心理和道德同一性的中介机制, 以及集体主义导向和传统性的调节机制; (3)探讨上述两种非伦理行为社会影响的干预策略。本研究将深入研究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社会互动机制, 丰富团队环境下行为伦理的研究成果, 从而为我国企业干预非伦理行为社会互动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党中央把集体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伦理生态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伦理着眼于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整个人类所具有的伦理意义, 以及一定个人、集团和国家开发、利用和消费自然资源行为所具有的伦理性质; 伦理生态则着重研究特定时期的道德伦理环境, 这种伦理环境的社会成因、结构特征和主体效应, 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生态的特点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17.
“双诊制”是健康守门人的基本政策.“双诊制”的伦理合理性在于,该政策是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必然选择,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原则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公共健康利益和公共经济利益.但涉及的伦理问题也需重视,存在公共利益与患者个人利益的关系,各项政策在协调利益时的统一整合,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人的个性发展的一致性张惠琴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是我国建国以来用来调节现实生活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集体主义作了某些不正确的理解,似乎集体主义就是只注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集体主义理论特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理论界分歧颇大。有人把所谓个人从属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这一观念奉若马克思集体主义理论的要旨。也有人把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与集权专制,扼杀令性、甚至与法西斯混同起来,从而作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结论。这两种认识确实有着根本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对马克思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理论的特质失去应有的把握。为了辨正误解,回答责难,有必要联系马克思对于原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评价,考察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