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过去的一代中,随着离婚越来越普遍,人们开始意识到,离婚也并非灵丹妙药,许多人物都相信,以前的配偶是造成问题的源泉。他们发现,他们与新配偶有着同样的问题。“离婚女性恰恰把她们的问题从一种关系带到另一种关系中去。”《为你的婚姻而奋斗》一书的作者马克曼说...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4,(10):28-28
在离婚率逐渐攀升的现今,婚姻危机与离婚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影响已经式微,人们对婚姻家庭原则的持守变得困难.以下六种因素,使离婚不再成为一道禁令,而是一种选择.1.宗教信条和规范已放松,人们在婚姻危机中,有了选择离婚的可能性.2.反对离婚的外在压力及社会对离婚的污名化已减轻;同时,人们对离婚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女人最想听什么话?婚后觉得最沉重的又是什么事?该如何点燃太太的热情,让她永远明亮动人? “我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她突然说要离婚?而且说走就走。” “我必须说,离婚真的很痛苦,天啊,我只能说,真的很痛。” 这是几位男士离婚后,内心痛苦的呻吟。 男人真的很迟钝,像美国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里的情节,当太太提着箱子离家,先生才知道太太不高兴了,也才负起照顾儿子小克拉玛的工作。烧  相似文献   

4.
王荣伟 《天风》2016,(9):57-57
近日,诗班的一位姊妹第二次复婚了,邀请我这个“调解人”及多位诗班员一起感恩聚餐,算是对我极力促成他们夫妻破镜重圆的感谢……当下,离婚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国家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中新网记者统计,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13年来,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一些报刊结合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某些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中个别离婚案件,展开了关于婚姻道德问题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婚姻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关的论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见解,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式离婚》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句对白颇刺耳地锤击了我的神经,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反省:40岁的女人除了婚姻已经一无所有。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成年后没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实在不能说是一种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张陆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69-774
遗传和环境是影响人的两个根本因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在二者及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婚姻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同样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制约。文章从择偶、婚姻质量、离婚等婚姻生活的不同方面着手,回顾和评价了进化心理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对婚姻中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童 《天风》2004,(3):50-51
时程进入21世纪,离婚的现象在教会中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基督徒是不能离婚的”,这种保守的神学观念面临极大的冲击。我们在调整神学思想的同时,端正教会对“离婚”的观念,调整离婚者的心态很有必要,不然,我们会失去肢体中很多“小子中最小的一个”,也将使救恩福音的真理蒙上“靠行为得救”的阴云。笔者曾是一个传道者,也曾行过“离婚”的幽谷,在此有几点不很成熟的看法,愿与读者同作思考。盼望能拨开离婚者心中的弥彰,让离婚者重新看到永不改变的神的丰富的恩典,以致在  相似文献   

9.
正据3月22日《都市热报》报道:"同学会,同学会,整垮一对是一对。"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遭遇了同学会的情感冲击。家住重庆的周女士就恨透了同学会,她的两段婚姻都因同学会而破裂,前夫在同学会上重遇初恋,现任丈夫同学会后和初中女同学搞暧昧,坚持要离婚。现在,"同学会"三个字已成了她的噩梦。  相似文献   

10.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近日,一份命题人是主审法官、评卷人是原告和被告的“离婚考卷”在网络上火了。这份考卷是四川的一位法官在和同事讨论后制作的,其中既有“结婚纪念日、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家务事是怎么分工的”等客观题,也有“陈述对婚姻和家庭现在的想法”等主观题。法官称,通过让原、被告夫妻做题考试,可以对双方感情做个考察。主张离婚的女方在做完考卷以后态度趋于冷静,最终法院判决不支持离婚诉求。  相似文献   

11.
婚姻疑心病     
一份来自离婚原因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的众多因素中,猜疑是美满婚姻的天敌。 猜疑是指不切合实际的猜测和没有根据的怀疑。夫妻间如果经常猜疑,家庭就失去往日的宁静,失去和谐幸福。对猜疑者来说,疑心生暗  相似文献   

12.
清代婚姻道德生活是通过婚姻选择、婚姻缔结和婚姻解除来呈现的。清代婚姻选择受着政治禁忌、尊卑禁忌、乱伦禁忌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反映了清代人在婚姻选择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动因。就大体趋势而言,道德在清代婚姻缔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式微,而财物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这种婚姻重财之风,使正常的婚姻缔结方式发生了异化,导致了收继婚、买卖婚、劳役婚、兄弟合娶、童养媳婚、抢婚等不正常婚姻的出现。夫妻离婚的权力由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家族乃至清朝政府共同掌握,它意味着离婚是一个符合清代正义观的社会事件,离婚过程中的财产处理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莫蓝和陈子安没想到这么快就对婚姻厌倦了。没有人有外遇,没有人升官发财,都还是从前那份工作,两个小公务员,每天坐着地铁从东城到西城,从前恋爱时要一起去上班,在地铁里也要搂着抱着,半分钟也离不开的样子。如今,他们宁愿一个人去坐地铁,反正在一起也不知说什么。无非是看电视、睡觉、吃饭、做爱,甚至身体的接触也像是一个程序。亦舒说,结婚10年,做爱像刷牙。岂止是刷牙,简直是最无聊的一项运动。不过结婚两年而已,所以,陈子安提出离婚时以为莫蓝会哭会闹,或者说当初如何如何的,但没想到莫蓝也会平静地说,离婚?好,我们都需要一种新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结婚了,首先恭喜你;如果你结婚10年了,那就有登门求教的必要了。尽管中国目前的离婚率对美国而言只能望其项背,但仍不可忽视。婚姻关系虽没有达到岌岌可危的程度,可是离婚的风险正一路飙升。我们无法回避社会给婚姻带来的种种压力,只能求助于把婚姻的地基打得更深,筑的更牢,不至于让婚姻矛盾出现一道道裂缝,最后发展到土崩瓦解的难堪境地。  相似文献   

15.
宋人的婚姻伦理道德生活在议亲观念上出现了重财、重科举官僚、重人品的新的"门当户对"取向;在夫妇之伦中出现了"悍妇"现象与"夫义妻顺"的呼吁;同时,宋人有着相对宽松的离婚与再嫁的道德环境.宋人的婚姻伦理道德生活表明其是从宋前的道德生活向明清时道德生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丘放河 《天风》2011,(10):30-31
笔者近日忙着搬迁办公室,在零乱的书籍中捡起《牧者手册》随意翻阅,看到“婚礼篇”时,感触良多,皆因最近不断有单身信徒向笔者反映其生活状况,要不就是想独身却被父母催促结婚,要不就是想结婚而找不到对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与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3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离婚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抚慰其心灵创伤,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这一新的离婚救济制度.通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伦理内涵,可以看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不是随着婚姻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女性的人格和精神利益受到关注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的结果.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情形应该包括通奸等重大过错行为、义务主体应包括介入他人婚姻关系的第三人、举证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方平 《金陵神学志》2000,(1):63-65,78
婚姻破裂和家庭解体是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今天的社会,许多人视结婚与离婚为儿戏,高兴就合,不高兴就分,给家庭(特别是儿女)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一般来说,基督徒是极其尊重婚姻的。然而,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基督徒的婚姻出现危机时,也会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家庭中的离婚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黄海刚同志在《怎样看待离婚》(见《道德与文明》1985年第3期,下称黄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认为其中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提出来求教于各位同志。一离婚的标准是什么?黄文认为,“不能过多地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而应更多地从导致离婚现象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来考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