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70-1281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
睡眠研究若干现代理论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世熠 《心理学报》1996,29(3):299-306
最近十年间睡眠研究日益引起全世界的重视,除我国等纷纷建立“睡眠研究会”外,并新 建“亚洲睡眠研究会”和“世界睡眠研究联合会”。本文探讨睡眠研究的若干现代理论问题,其 中包括睡眠的核心是深度慢波睡眠问题,睡眠如何受制于“24-h昼夜节律”,异相睡眠和觉醒 的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重新评价午睡的重要性,临床睡眠疾患及其对策和介诏内源性促眠物质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特点,探讨其主客观睡眠的异同点。方法:对15例原发性失眠患者、20例正常人的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特点进行比较,对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的比较。结果:原发性失眠的PSG多项指标(睡眠总时间、睡后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睡比、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和REM百分比、REM睡眠潜伏期和REM活动密度)等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多项指标(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显著(p〈0.01)。原发性失眠的PSQI和PSG在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QI和PSG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原发性失眠患者有高估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近期研究表明, 睡眠总量和睡眠质量都会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造成影响, 在自然睡眠条件下, 睡眠质量的影响倾向于即时性, 睡眠总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在实验干预条件下, 少量的睡眠延长提高了儿童的执行功能表现。睡眠问题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睡眠呼吸障碍也会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带来危害, 但由于方法的不同, 目前的研究在结论上并不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 睡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会逐步降低。此外, 基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内外部因素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针对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这一成分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5.
贵文君  雷旭  袁宏  高东  喻婧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68-1578
随着老化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的睡眠和记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研究显示老年人针对程序性记忆的睡眠依赖性巩固能力受损, 而针对陈述性记忆的睡眠依赖性巩固研究结果尚存分歧。此外, 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正常老化的基础上伴有情景记忆睡眠依赖性巩固能力受损。未来研究应考虑同步采集脑电和脑成像数据, 探索增龄通过睡眠影响记忆的神经通路, 尝试搭建老化、睡眠以及记忆三因素的交互模型, 并从睡眠对记忆巩固影响的角度提出针对老年人记忆问题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消退学习受损,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行设计的睡眠调查表对443名20—45岁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作了调查。睡眠质量问卷包括睡眠一般评价、是否失眠及服药、入睡是否顺利、睡眠期间觉醒情况、梦记忆情况和觉醒期间精力情况六个项目。 调查结果发现倒班组与正常班组睡眠质量的差异表现在总分和几乎所有的项目上,倒班组值夜班后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均很差;倒班组和正常班组睡眠质量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倒班对睡眠的影响随年龄和倒班工龄的增长而加剧。本研究还发现,过去多年倒班、近三年前转为正常班的工作人员的睡眠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8.
宋国萍  苗丹民  皇甫恩 《心理科学》2004,27(6):1454-1456
睡眠和记忆是人类重要的功能.人们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感兴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睡眠和记忆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动物和人的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有关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成像等的研究成果.在有关人的探讨中,进一步讨沦了快波睡眠,慢波睡眠、睡眠的组织、睡眠缺失等对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睡对40小时睡眠剥夺条件下短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丢失状态,并引起情绪、学习记忆、免疫功能等一系列改变。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许多行业都有SD的存在。有关对抗措施目前主要有应用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和中枢冲经系统兴奋药;注意睡眠卫生,包括预防性睡眠、小睡(在连续工作或St)中给予不超过30min的睡眠)和恢复性睡眠;作息制度的调整;训练等。  相似文献   

1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呼吸暂停进而引起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潴留为特征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为一常见的特殊患病人群,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的“金标准”,其治疗在一般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呼吸暂停进而引起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潴留为特征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为一常见的特殊患病人群,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的"金标准",其治疗在一般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睡眠障碍指在妊娠期发生的睡眠形态和行为的紊乱,它已经成为影响孕妇生理、心理等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妊娠期睡眠障碍的概念、发生率、引起妊娠期睡眠障碍的原因、睡眠障碍对母亲、胎儿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电子媒体设备日益流行的同时, 睡眠问题也日趋加重, 主客观研究均发现电子媒体使用会对睡眠产生消极影响.背后的加工机制涉及睡眠置换,唤醒,屏幕光和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睡眠卫生教育,限制电子媒体使用,屏蔽屏幕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机制的整合,因果关系的确定,测量方式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使用情况细化和本土化研究方面做努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帕金森病早期常仅存在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表现,其与重症抑郁障碍难以鉴别.本研究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及重症抑郁障碍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多导睡眠监测评定抑郁及睡眠特征,尝试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为早期鉴别及诊断帕金森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雷旭  刘欢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48-457
同步EEG-fMRI利用了脑电和功能磁共振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优势,为睡眠研究提供了多模态的无创手段.这使得睡眠的神经成像研究可以借助电生理方法进行睡眠分期和特殊脑电事件研究,为探讨不同意识状态下神经活动动态过程提供了条件.本评述从自发脑活动和睡眠中的知觉过程两方面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硬件构成、被试安全和数据质量等问题总结了同步记录应用于睡眠的优缺点.同步EEG-fMRI技术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对于阐明意识状态转换的神经机制具有深刻意义,并有可能为临床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重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该综合征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有睡眠分裂、频繁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的高交感神经兴奋,呼吸暂停发生时胸腔负压的增加和回心血量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如醛固酮的高分泌,超重肥胖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参与,是多种升压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反应的刺激或变化, 压力作用是睡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睡眠质量的影响而言, 近年来的研究报告主要集中于家庭、学习、工作、社会文化和疾病等5大传统压力维度。这些压力源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的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关系, 并因作用时间、作用强度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还因中介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体现出复杂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与睡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的人糖尿病患病率大大增加。糖尿病本身的病理、生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最佳睡眠时间为8小时。同时糖尿病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率高,0SA...  相似文献   

19.
对581名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压力知觉、状态-特质焦虑、完美主义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压力知觉可通过状态焦虑间接影响睡眠质量,但以直接影响为主。(2)特质焦虑通过压力知觉和状态焦虑间接影响睡眠质量。(3)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适应性完美主义对睡眠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两者均通过特质焦虑、压力知觉和状态焦虑形成链状中介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冯攀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79-1587
睡眠剥夺与恐惧情绪加工的各个过程息息相关。睡眠剥夺损害了恐惧的习得过程, 而且影响着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及它们之间的功能连接; 睡眠剥夺削弱了恐惧记忆的巩固和再巩固过程, 不仅破坏了恐惧记忆再巩固过程相关蛋白质和酶的合成, 同时也影响着海马、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功能连接; 睡眠剥夺损害了恐惧的消退, 同时也改变了海马、杏仁核等相关脑区的活动模式。未来的研究应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睡眠剥夺与恐惧情绪相关障碍的关系等角度展开, 力图深入理解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