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建农  徐凡 《心理科学》1997,20(5):468-468,,477,
1问题提出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创造力(Creativity)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创造力是儿童超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成超常特征的关键成份,是智力的一个维度。另一方面,许多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却表明,智力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其智力之间很少相关或相关很低.对此,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当智力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如IQ>120).创造力与智力可能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或者说创造力是独立于智力的.另一种解释认为,目前的大多数创造力测验和智力…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看来,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是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商的高低。人们往往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做是智商不高的一族,而把学习成绩好的归为高智商的一族,把学习上出类拔萃的个别学生看作是“天才”。一些学生自己也默认了这一归类。于是学习好的会因自己天生的“聪明”而暗自庆幸,而学习差的可能会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嗟叹命运的不公,于是便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其实,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水平虽有差别,但并不像他们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对于许多学习差的学生而言,影响他的学习的主要不是智力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教育向来重视智力教育,而对情感教育历来比较忽略,这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是如此。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家长,热衷于测量孩子的智商,智商越高,家长们越高兴。而情商为几,很少有人关心,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情商这回事,直到近年普通中国大众才开始接触情商这个概念。 情商,通俗解释也就是情感感受值。相应年龄者需要有相应的情感感受能力,在这平均能力之上者叫高情商,在这能力之下者叫低情商。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智商高者不一定情商高,聪明人不一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因此,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智力教育取代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常智商越高,学习越好;学习越好,越没有考试焦虑。但在高智商群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对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智力一般儿童群体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的测查,发现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比智力一般儿童群体有着更高的考试焦虑,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本文进而试图探析这种现象、探讨其原因,以便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更好的认识和指导奥林匹克学校的教学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情绪与智商     
多少年来,人们有一个占主流的看法:一个人的智商水平是由其天目和智力的后天开发两个因素决定的。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科学家对人的情绪,特别是儿童的情绪进行的研究证明,一些被认为属于性格或心理范畴的情绪行为,即人对外界的情绪性反映也决定着人们的现实智力水平。一项独创的试验美国一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用果对软糖引诱四岁儿童并观察其情绪行为的试验。后来,这些孩子上了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在一项对孩子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那些当年有稷力等待第二粒软糖的孩子,已成为更能适应环境,更受人狂欢、更勇敢、…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玲 《学海》2007,(6):197-199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指标也是针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素质是一个内隐的概念,它以能力的形式外显出来.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本领,能力不等同于智力,智力属于认识范畴,能力属于实践范畴,一个人智商高,但能力不一定强,所谓高分低能就是这样的道理.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强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在上海郊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城乡差别较大,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必须有一个农村儿童WPPSI 的正常数据。为此,我们于85年10月—12月对上海郊县385名4—6.5岁儿童进行测试。为了恰当评价郊县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按照韦氏手册制表原理,重新编制了量表分转换表及语言、操作和总智商的换算表。调查结果:①本样组小儿智商低于市区儿童,说明城乡差别显著,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的差异。②358名小儿智商分布呈常态。③男女小儿智商经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④本样组来自五个郊县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可作为目前郊县学前儿童智力量表试用常模.  相似文献   

9.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作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将来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这项研究共持续了12年,研究人员对刚出生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的智力高...  相似文献   

10.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英文是IQ,是心理学家用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的相对指标,并据此对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把儿童智力发展分成低常、常态和越常。  相似文献   

11.
竺培梁 《心理科学》2006,29(1):140-142
智力分布本是心理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众多心理测量教材往往对此论述不足。因此,本文详述有关智力分布的4个论题:(1)正确理解智商组别的组距和组限的表述;(2)4种智力中等标准之比较;(3)3种智力超常标准之比较;(4)如何计算智力分布类别的理论百分比。  相似文献   

12.
儿科医师对智力迟钝幼小儿童的能力往往估计过高,常把他们错误的归类为正常儿童。作者按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所谓麻俐的孩子:3%的儿童智商(IQ)在70以下,属于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钝。精神发育不全人群的1/6智商低于54(包括中度、重度和极严重的精神发育不全)。智力轻度迟钝的儿童(智商69—55),却占大部分,但绝大多数无症状。既无营养不良现象,也无“迟钝外表”。即使智商在54以下,很多小儿并不表现为“迟钝”。这类看来很麻俐而漂亮的孩子,如果开始讲话的年龄错后,往往被误认为懒或兴趣缺乏而已。但是必需强调孩子会说话的时间延迟的一般原因决不是懒惰,而是智力迟钝!满2岁的儿童即使“懒”于说话的也是极少数。儿童发育迟钝状况出现的愈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美国McCill大学B.M.Shore和A.C.Dover撰写。根据他们对元认知(MeTaeognition)、智力与天才的研究,认为R.J.Sternberg等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的关于智力的三重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才。他们从认知风格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方面探讨了天才问题。结论认为,三重理论(元认知成份、操作成份和知识获得成份)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天才。最后,他们大胆地提出,也许不该把天才看作智力理论下的亚理论,而要把智力看作天才理论下的一个亚理论。  相似文献   

14.
情感智力论     
一、成功的因素世界上的人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有的成功,有的无成。有的失败。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机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机遇,而有的人没有碰到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没有成功呢?有人说,这全在于智力不同。聪明的人成功.不聪明的人没有成功。对此,美国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高智商学生跟踪实验。他们选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逐年了解他们的人生进展、事业成败。许多年以后,发现这些同样聪明的孩子渐渐地拉开了距离,有的成了教授、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记者、法官、有了…  相似文献   

15.
彭呈军  金瑜 《心理科学》1998,21(6):552-552,555
1引言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超常儿童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对他们实施超常教育。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好超常儿童,首先要能发现他们。这就需要科学的鉴别。一般认为,鉴别要采用多指标、多种方法、多途径进行。其中智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是对江苏省天一中学97年超常教育实验班招生中智力测验部分的报告。2方法锡山市属各小学推荐各方面俱优的小学生共300名,经由天一中学统一命题选拔考试后得成绩优异者60名。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金瑜教授主持编制的团体儿童智力测验(Th…  相似文献   

16.
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徐凡 《心理学报》1997,30(3):271-277
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更好地解释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智力的本质关系,我们曾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证实模型提出的假设。本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为被试对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考察。结果发现:(1)超常儿童的图形、数字和实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成绩都明显高于常态儿童;(2)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拭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4)超常儿童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低兴趣和低动机水平,而常态儿童中却有相当部分处于高兴趣和高动机水平。因此,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系统模型中提出的有关儿童创造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个体差异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公众所感兴趣的。作者及其研究组今年来一直致力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特别是以智力超常儿童为被试,比较他们与常态儿童在认知、社会性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差异。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回答诸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表现等更优秀?”等问题。作者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在智力、信息加工速度、事件相关电位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天才是指那些在创造力和技巧方面有特殊才能或倾向,以及具有非凡成就的极少数个体。人们认为天才的最普遍特征是智商(IQ)高,创造力强,并有强烈的动机感(承担任务)。本文对目前有关智能及创造力的脑研究知识作一个综述,包括脑电波(EEG)的生理测量,脑功率谱分析,大脑诱发电位和阳离子发射层面x射线照相术,并考虑了现存的矛盾、争议、正式假说和研究中的争端问题。我们特别对脑电波动力学的确定性功能加以阐述,提出了一个天才认知组织和大脑加工过程层次的混沌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智力和智力训练要进行智力训练,必须弄清智力的涵义。什么是智力?这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但是,由于各自的观点不同,所强调的方面不同,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 1、适应的观点。认为智力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智力愈高的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愈强。在任何一种环境中,能从容应付,恰到好处。德国心理学家斯腾(Stern,W。)认为,智力就是个体于新要求有意识地适应的一般能力,是对生活中的新课题和条件的一般的心理顺应力。  相似文献   

20.
正笨拙的人没有智力的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人物,他的智商不过中等。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劲一路到底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