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 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 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 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 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 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斌  刘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58-1071
急性有氧运动是持续时间在10~60分钟的一次有氧运动。急性有氧运动可暂时性地改变感觉敏感度、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 但其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干预结果受到个体体适能水平、运动强度和运动类型等因素的调节。目前用于解释急性有氧运动影响认知表现的理论有唤醒理论、前额叶功能衰退理论、神经内分泌模型和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急性运动发挥作用机制的探究, 更多关注身心运动、团体运动等不同运动形式的干预效果, 以期为长期“运动处方”的开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知觉启动效应及其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仁来  许杰 《心理科学》2001,24(1):81-84,107
该文从三个方面对知觉启动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1)知觉启动的一般特征:(2)刺激的物理特征与知觉启动之间的关系;(3)知觉启动的神经解剖基础及神经机制。该文指出.知觉启动主要加工刺激表面的物理特征;刺激的大小、位置、颜色、模式等特征尽管对知觉启动有影响.但刺激的形状和结构等特征对于知觉启动更重要;知觉启动主要受枕部皮层的调节。最后,讨论了几个有关知觉启动机制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4.
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对成就目标的研究倍受国内外关注。文章以Dweck成就目标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探求其理论渊源、动机模式与分类研究的进展状况,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激反应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363-370
现代应激理论拓展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该文回顾了应激理论中关于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反应的文献,以束缚、寒冷、疼痛三种应激源为例主要论述了特异性应激反应有关的神经内分泌脑区、特异性应激源的应激反应神经通路、临床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脑慢电活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脑电活动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频率在0.5-40Hz的活动范围内,其研究方法无明显改进,对大脑慢电活动的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脑慢电活动的记录有两大类方法:复杂直流放大技术和脑涨落图技术.脑涨落图技术能对大脑慢电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巳找出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时空精细结构,并初步揭示出慢电活动与神经化学振荡的关系,因而为在无损条件下从宏观整合角度研究大脑的复杂功能状态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儿童心理洞察力发展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将个体认识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统称为个体的“心态理论”(theoryofmind)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包含着人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如思想、信念、愿望、意图、情感等,各因素间里逻辑性联系,该模式为人的行为提供一种因果性解释机制。“心态理论”模式的发展对儿童社会认知、适应性行为以及元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研究涉及许多具体方面,本文主要提及下述几方面的研究:儿童早期对情绪的理解、儿童早期对伪误言行的理解以及儿童孤独症的表现等。大部分研究发现,3—4岁是儿童早期心理洞察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相似文献   

8.
宽恕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当前对宽恕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人际宽恕的理论构建和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宽恕的神经心理基础、发展模式以及人格与宽恕的关系的研究;多数应用研究注重于其临床价值,已经有很成熟的临床干预模式出现。但是宽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宽恕的定义存在争议,导致对宽恕的研究片面;对于测量宽恕的研究远远不够成熟和完善。宽恕的研究有待于细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凯根的行为抑制性研究为心理学界研究气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用批判的眼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提出,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尤其是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来研究气质:要用归纳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新信息,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和概念;要科学谨慎地使用统计方法.并不断地发掘新的、合适的统计手段。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相似文献   

11.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类重要的应激内分泌轴, 静息与应激条件下HPA轴的机能障碍能引发应激相关疾病, 而HPA轴机能障碍的表现和原因并不明确。皮质醇作为HPA轴的终端产物能直接反映HPA轴活动, 唾液皮质醇优于其他生物样本皮质醇的特性使其成为测量HPA轴活动的最优指标, 因此寻找到合适的唾液皮质醇标识来反映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调节变化, 能促进理解HPA轴机能障碍与疾病间的神经内分泌通路。近来研究常用的是以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 -awakening response, CAR)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来分别表示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活动。未来研究将结合应激反应的生理、心理指标, 进一步考察HPA轴调节的脑网络, 为应激反应提供脑-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轶楠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422-1426
自尊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核心概念之一, 近年来也备受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关注。已有的脑成像与神经分泌研究结果显示, 特质性自尊和情境性自尊拥有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共享的神经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 特质性自尊会通过影响个体在社会排斥情境中的大脑活动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调制他们的情境性自尊。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揭示自尊的内涵与机制, 未来的研究亟需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 能够将不同类型的自尊, 应激反应模式, 以及大脑特征间的关系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灾后孤儿亲历双重重大创伤, 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高发群体; 同时, 巨大创伤对其认知功能和行为模式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拟以灾后孤儿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 考察“PTSD发生发展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具体如下:(1) 采用序列研究设计, 展开灾后孤儿PTSD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其PTSD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时程特点; (2) 展开横断研究, 考察灾后孤儿认知发展特点, 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 揭示其PTSD发生发展的心理行为机制; (3) 采用眼动和脑电技术展开比较研究, 考察罹患PTSD孤儿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将对今后的灾后孤儿安置及心理援助提供科学建议; 为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制定心理干预的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力争为今后孤儿的创伤心理的诊断、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同一性的问题是青少年的核心问题。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本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 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 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学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进一步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为未来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物质丰富的时代, 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 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 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 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 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机制差异; 开展了特质食物渴求及中国特色的辣食渴求的认知神经研究。对推进饮食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 也为肥胖、饮食失调等健康干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傅世敏  陈霖  杨明明 《心理科学》2000,23(2):200-202
对一例视觉忽视病人的研究发现,线段划销任务中其忽视以基于相邻性组织而形成的知觉物体为中心;对视野两侧图形是否一样的判断受连通性组织的影响;报告数字时受基于颜色的相似性组织的影响.结果为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提供了神经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语义整合是把当前阅读中新出现的词语与之前的语境进行语义联结以形成连贯表征的过程。在语篇理解中, 很多理论都确定了整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语义整合是达成语篇连贯的一个关键步骤, 探究其神经机制及影响因素对理解语篇有重要意义。已有的ERP研究表明语篇理解中的语义整合是即时发生的; 已有的fMRI研究和神经震荡的分析提供了参与这一过程的具体脑区和神经网络的证据。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篇内因素、非言语因素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和免疫系统具有双向的相互作用。脑可以通过HPA轴和对免疫器官的直接神经支配来调节外周免疫功能;外周免疫活动的信息同样可由神经和体液的途径传入脑,如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传入迷走神经或分泌细胞因子来影响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大脑皮层、基底前脑、中脑和脑干中的许多结构都与免疫有关,尤其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作为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中心,组成心理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和免疫系统具有双向的相互作用。脑可以通过HPA轴和对免疫器官的直接神经支配来调节外周免疫功能;外周免疫活动的信息同样可由神经和体液的途径传入脑,如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传入迷走神经中分泌细胞因子来影响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大脑皮层、基底前离、中脑和脑干中的许多结构都与免疫有关,尤其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作为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中心,组成心理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