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6年2月,由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方鹿的一部力作。该书共四十八万字,由绪论、道统的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和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六章二十九节组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平实,史料丰富,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思维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创新性。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海峡两岸学人的关注,并由此激发了学人研究中华道统思想的浓厚…  相似文献   

2.
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 ,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 ,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 ,这里不揣冒昧 ,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在中国思想史上 ,首先对于道统问题加以关注的是唐代的韩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退之自述其道统传授渊源因由《孟子》卒章所启发 ,亦从新禅宗所自称者摹袭得来也”(《金明馆丛稿初编》 ,第 2 85页 )。其实 ,“道统论”的提出是一回事 ,而“道统”的客观存在又是另一回事。中华…  相似文献   

3.
读姚卫群著《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朱明忠青年学者姚卫群博士所著的《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300千字,大32开,364页,以下简称《般若》)一书,是一部有深度、有创见的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向学术界及对佛...  相似文献   

4.
陈畅 《学海》2012,(1):155-159
《明儒学案》通常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这种观点的误区是把《明儒学案》与其所属学术传统割裂开来。《明儒学案》并没有超出传统上"以道为体、以史为用"的道统史观,它是以总结明代儒学为途径、以表彰刘宗周之学为目标的道统论著作。刘宗周建立了一种从整体上超越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立场,黄宗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达的道统史观,把存在诸多差异的明儒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其话语特色是:既按各家思想自身的逻辑突出其特质,又使各家思想以参证、彰显刘宗周之学的方式存在于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宫哲兵 《现代哲学》2000,(3):132-134
最近,读到胡潇同志的新著《思想哲学》,这是他在文化现象研究中作了漫长的学术游历之后,于新的视界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洋洋四十万言的专著,凝集着作者的学术理想、追求和责任,但更多的是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呐喊、批判、探索和建树。他的宁  相似文献   

6.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成“圣人”和“学人”次第绍继的传承。这一道统理论是对刘智“道统”思想的创新性阐发。同时,《道统论》陈述了回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历程中的贡献,阐释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高度认同。而西道堂在该阶段的“济世”努力,展示了对“学人”观的集体实践。《道统论》对新时代创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进国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增改而成的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2005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5.7万字,包括《绪论》和《余论》在内共有8章。这部学术专著是以福建为地  相似文献   

8.
《孔子研究》2011,(4):96-102
关于韩愈道统思想的来源,学界意见不一,论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韩愈道统思想是受佛教启发还是源自《孟子》的争论上。结合考察韩愈所处的历史语境和韩愈道统思想的特征,可以看到韩愈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国家祭祀系统的启发,而唐代孔庙祭祀系统的变动对韩愈影响尤大。不论是韩愈揭发儒家道统论的动机,还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百年》是一部概述20世纪中国逻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并探讨其发展基本脉络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6日至17日,在淮南市召开了“《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安徽《淮南子》研究会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院校,共40余人,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围绕着《淮南子》一书的自然和谐思想、无为而治思想、道统礼法思想、文艺学说、音乐审美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以及《淮南子》的校释与会考  相似文献   

11.
詹石窗教授主撰的《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综论中国宗教思想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主要特点有三:第一,建立了严密的逻辑框架,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论述;第二,善于澄清前提,划分界限,论证严谨有力;第三,紧密联系实际,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价值。学术贡献有二: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人学”思想作了立体式阐述;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如中国宗教思想的研究领域的拓展、科研方法的创新、科研队伍的打造等。  相似文献   

12.
郭畑 《哲学研究》2022,(4):54-64
“道统”一词出现于唐代,武周盖畅著《道统》十卷,中唐李翰则以“道统”指称道人统领、佛教领袖。北宋张庭坚《念哉圣谟洋洋》一文是宋人使用“道统”一词的滥觞,但其“道统”是指王道之统、王统。李侗《罗从彦墓志铭》则以“道统”指称儒家道统观念,这种用法最终取代了以“道统”指称王统的用法。“道统”一词的本意是“道之统”,所以“道统”有时也会被用以指称佛、道二教之统。“道统”之“统”,既有共时性正统之意,也有历时性传统之意,两者的交汇点则是那些承递道统的贤哲,而这些贤哲又组成了断断续续的道统系谱。朱熹《中庸章句序》第一次围绕“道统”概念进行系统的理论发挥,由此开辟了新的哲学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术界通常将《明儒学案》判定为学术史著作,但是这一定位与《明儒学案》的著述本意及其性质存在较大偏差。书内《发凡》及两篇《序》中的"宗传"和"道统"意象,集中体现了黄宗羲对此书的定位。"宗传"意象展现了《明儒学案》背后的明代社会思想史背景及其政教含义,"道统"意象则说明了《明儒学案》中的政教如何奠定意义与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明儒学案》是一部通过把各家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来表述理学家对政教秩序之寄托的理学之书,而其著述本意是希冀后人由此开创政教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向平 《天风》2004,(10):38-39
《圣经》是一个意义充满的文学宝库。《圣经》是一个思想反省的神圣资源。《圣经》是一部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史。《圣经》是全球化与本土文明的双向沟通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要实行人口城市化——访潘义勇易铭[潘义勇,青年经济学专家,广州社科院副研究员。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化道路和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经济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及转载一百多篇论文,个人学术专著一本,合作编著4部。]易:你...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综合研究马王堆天文书的专著。我国古代的”天文”书籍,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著作性质有别,它们除记载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外,还记载了大量思想文化方面的信息,对研究古代思想文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日月风雨云气占》等三种马王堆天文书,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一批中国古代天文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发起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召开。与会代表150人,提交论文130余篇,专著5部。这次会议是一次以《周易》为结合点的多学科综合学术讨论会。会议研究了近年来新出土的有关《周易》的文物资料;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参加了研讨。一、从宏观方面探讨道统与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的关系美国成中英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道"范畴同时具有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价值学的内涵。作为一个文化所遵循的价值以及对历史社会发展进行指导的规范原则,"道"具有一种统序义,并由此  相似文献   

20.
近四十年来,学界尽管很重视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但没有一部的系统的著作问世。周梦江先生的《叶适与永嘉学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堪称研究永嘉功利之学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