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2月,由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方鹿的一部力作。该书共四十八万字,由绪论、道统的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和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六章二十九节组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平实,史料丰富,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思维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创新性。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海峡两岸学人的关注,并由此激发了学人研究中华道统思想的浓厚…  相似文献   

2.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成“圣人”和“学人”次第绍继的传承。这一道统理论是对刘智“道统”思想的创新性阐发。同时,《道统论》陈述了回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历程中的贡献,阐释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高度认同。而西道堂在该阶段的“济世”努力,展示了对“学人”观的集体实践。《道统论》对新时代创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孔子研究》2011,(4):96-102
关于韩愈道统思想的来源,学界意见不一,论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韩愈道统思想是受佛教启发还是源自《孟子》的争论上。结合考察韩愈所处的历史语境和韩愈道统思想的特征,可以看到韩愈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国家祭祀系统的启发,而唐代孔庙祭祀系统的变动对韩愈影响尤大。不论是韩愈揭发儒家道统论的动机,还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4.
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黄开国中年学者蔡方鹿先生近年来大著不断问世,《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就是其中很有学术价值的一部专著。该书由台湾中华道统出版社1996年出版,洋洋近50万字。在这部学术著作中,蔡先生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  相似文献   

5.
<正> 一伪古文《尚书》之《大禹谟》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四句,宋儒赞为尧舜禹的“十六字心传”,用朱熹的话说,是“上古圣神继天立极”,“传有自来”的“道统”(《中庸章句序》)。后人以为《大禹谟》晚出,“心传”、“道统”云云不过是虚浮之辞,不足为训。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一以贯之”就是有“统”。“道统”一词虽为韩愈受佛家佛统启发而移植过来的,但用在儒家身上也未尝不可,不可谓儒家无“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这种“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便是儒家的“道统”,它的内涵即“允执厥中”,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字。  相似文献   

6.
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创立仙学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极其缺乏的近现代史上,其“提倡仙学,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和以道为本、仙道救国的思想体现了他作为近现代史上道家文化大师勇于担当的主体自觉之道统论色彩,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宏大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些年来,对韩愈所建立的儒学道统论,众说不一。现提出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一、以儒排佛的实质是倡兴 儒学,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一般认为,韩愈兴儒排佛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仿照佛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建立起一套儒家的道统论,以此为思想武器,坚决地反对佛道二教。这是事实。然而,笔者认为,这还仅仅是现象,并非实质,韩愈不是为了反佛老而反佛老,而是通过反对佛老,承继和兴复儒学,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道统”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统”一词,尽管在儒学史,以至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伦理史上经常使用它,但论者多半把它看成是尧舜周孔以来的一种谱系,并不清楚它的意蕴和意义。其实,道统在儒家那里,是当作一种把握儒家思想的原则、尺度。具体来说,是把它当作精察天地万物和道德修养所持的思想原则,以在“析理处事”中,达到无偏无倚、恰好而臻于和谐的目的,因此被儒家奉之为“密旨”、“秘诀”本文即在于抉露儒家道统论的所谓“密旨”。这对于剖析儒家思想,乃至研究哲学史、伦理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说过孟子之后道统中断,但他有另一版本的道统说,以荀子、扬雄为道统的传人,甚至还有容纳墨子的道统版本。北宋初出现"五贤"或"五子"说,王通、韩愈被纳进道统中;后演变为"四贤"或"四子"说,王通被挤出道统,但荀扬韩仍为道统之传人。北宋中期始,不断有人把荀扬韩三人挤出道统,但南宋末甚至更后,仍然有人把他们置于道统中。《四书集注》在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教材后,程朱道统之巨大影响使人们忽视了其他道统。  相似文献   

10.
郭畑 《哲学研究》2022,(4):54-64
“道统”一词出现于唐代,武周盖畅著《道统》十卷,中唐李翰则以“道统”指称道人统领、佛教领袖。北宋张庭坚《念哉圣谟洋洋》一文是宋人使用“道统”一词的滥觞,但其“道统”是指王道之统、王统。李侗《罗从彦墓志铭》则以“道统”指称儒家道统观念,这种用法最终取代了以“道统”指称王统的用法。“道统”一词的本意是“道之统”,所以“道统”有时也会被用以指称佛、道二教之统。“道统”之“统”,既有共时性正统之意,也有历时性传统之意,两者的交汇点则是那些承递道统的贤哲,而这些贤哲又组成了断断续续的道统系谱。朱熹《中庸章句序》第一次围绕“道统”概念进行系统的理论发挥,由此开辟了新的哲学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11.
北宋是儒家道统论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北宋道统论的研究也有充份积淀。但已往研究大多关注北宋中后期儒学勃兴阶段的道统论,对于北宋初年道统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而,本文拟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这一阶段的道统论,以及由其引发的尊孟情况,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高度肯定韩愈对弘扬儒家道统所作出的贡献,而对韩愈论道的具体内容评价并不高,这在宋儒对《原道》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宋儒认为韩愈之道不够醇厚,其原因在于,韩愈把作文当作第一义,把穷理当作第二义。儒学史上的韩愈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地位,与他大力弘扬儒家道统的努力以及推尊孟子之举有关。《原道》既是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也是重要的文学经典文本,对它的细致阅读,既是文学的审美享受,亦有助于推进对韩愈儒学以及宋代理学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稍晚于韩愈的李翱 ,是韩的侄婿 ,与韩愈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其为文“辞致浑厚 ,见推当时” ,是当时著名散文家 ,也是韩愈所倡导的新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和韩愈同样以孔孟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在儒释道争立的斗争中排斥佛道二教 ,捍卫儒学 ,并且抬出一个孔门心传的性命之学 ,提出复性学说 ,丰富了儒家哲学中心性论的内容 ,给宋明理学很大影响。李翱所作《复性书》是他复性思想的最全面表述。在此文中 ,他讲性善情恶、讲复性 ,受佛道思想影响已无可讳言 ,但他的心性论也有一点与它们大不相同的地方 ,就是他极重“诚” ,“诚”是《复性书》…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以尧舜为首的道统谱系始于孔子,为子思、孟子所继承,而以伏羲为首的谱系始于《易传》,为荀子所继承。虽然这两种谱系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主张后者的儒士占绝大多数。从董仲舒至孔颖达期间的儒士,虽然他们所建构的道统谱系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们的谱系则与孔子、子思和孟子有较大不同,皆由尧舜往上进一步追溯。面对佛教的挑战,韩愈、柳开基本上继承了思孟学派的观点并皆以道统继承者自居。然而朱熹则吸收了李翱、张载、二程等人的思想,在《〈大学〉、〈中庸〉章句序》中把道统谱系溯及伏羲、神农、黄帝并把子思、孟子作为道统的重要传承者。显然,这是对思孟学派道统谱系的发展,以此回应佛教的挑战,而且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从而使这一谱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稳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参加了研讨。一、从宏观方面探讨道统与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的关系美国成中英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道"范畴同时具有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价值学的内涵。作为一个文化所遵循的价值以及对历史社会发展进行指导的规范原则,"道"具有一种统序义,并由此  相似文献   

16.
陈畅 《学海》2012,(1):155-159
《明儒学案》通常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这种观点的误区是把《明儒学案》与其所属学术传统割裂开来。《明儒学案》并没有超出传统上"以道为体、以史为用"的道统史观,它是以总结明代儒学为途径、以表彰刘宗周之学为目标的道统论著作。刘宗周建立了一种从整体上超越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立场,黄宗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达的道统史观,把存在诸多差异的明儒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其话语特色是:既按各家思想自身的逻辑突出其特质,又使各家思想以参证、彰显刘宗周之学的方式存在于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莫琼 《孔子研究》2016,(4):77-86
韩愈《原道》篇是研究韩愈儒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宋代儒学亦必溯源及此。《原道》篇的写作时间至今未能定谳。韩愈发扬儒道的思想确立极早,他的道统论在其入汴、徐幕时趋向成熟,但其时并无著书传道的条件。韩愈在任四门博士期间,大力奖掖后进,热衷于传道解惑,这是他著书立说的绝好时机,《原道》篇正是作于这一时期。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与李翱《复性书》的写作时间均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田智忠 《哲学研究》2022,(4):46-53+128-129
学界围绕朱子“道统论”的争论集中在两点上:第一点争论是“道统”内容上的“传什么”之争。朱子提出“道统论”的目的在于凝定儒学主题,他区分了前贤对于“传什么”的“创立者”与“传述者”之不同,认为“创立者”决定“传什么”的内涵,而“传述者”则在“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而传播之。“传什么”的创立遵循“继天立极”原则,“传什么”则紧扣理学的主题。第二点争论是“道统”的传承谱系之争,焦点在于周敦颐是否可入道统谱系。“道统论”这两点争论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概言之,朱子有意将周敦颐纳入道统谱系,但缺少强有力的证据来坐实其主张。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孔子研究》2020,(3):126-135
中晚唐时期,韩愈因感于儒学受佛、道二教的挤压,摩袭新禅宗道统,参照《孟子》卒章之说,建构儒家"道统"理论。且以其"排佛老"比诸孟子之"距杨、墨",推重孟子之学"醇乎醇"。相较而言,荀学则被指为"大醇而小疵",不列门墙,一场扬孟抑荀的变革遂与"道统"相伴而生。韩愈之后,伴随"道统"的发展,荀孟之间孰优孰劣的话题纷争不断,莫衷一是。至程朱学派兴起,以"道学"填补"道统",以道学家接续孔孟,"道统"定格;取性善说为心性论基础,孟子升格;因性恶说及其与法家之纠缠而贬抑荀子,荀学见黜。此中之得失,需作深入辨析与研探,荀学之复兴,或可期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学说为其主流思想.在儒家内部,"道统"起着划分哲学思想与学术派别界线的作用,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河汾道统"说在北方影响甚大,它促成了北方儒学的繁荣和发展,然而,由于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错误地提出王通及<文中子>为伪,所以使得流传千余年的"河汾道统"说在责伪声中湮没,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哲学史上的笑话.其实,"河汾道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上继韩愈,下启朱熹,对儒家发展和传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河汾道统"说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哲学和史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梳理中国哲学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