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2月4日,是冯友兰教授九十寿辰。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集会向冯友兰先生表示祝贺。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在京的哲学史界学者以及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约八十余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2017,(1):120-120
2016年12月25日,冯友兰研究会于太阳城召开理事会,研究会会长陈来主持了会议。会议回顾了前一阶段研究会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讨论。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女士针对冯学研究的现状和冯友兰研究会未来的发展,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3.
一代文化托命人——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武才娃(北京建工学院)由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文化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筹委会联合发起,于1995年12月17日至19日...  相似文献   

4.
从六月中旬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掀起了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高潮。哲学系三年级同学一马当先提出了“向唯心主义宣战”的口号,经过三天的苦战以大字报形式对马寅初、冯友兰、贺麟、洪谦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了批判。七月十日以后举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会,对冯友兰、朱谦之、贺麟等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猛攻。对冯友兰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教育路綫的批判在七月二十日以后举行了两次,重点批判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法”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25日,冯友兰研究会于太阳城召开理事会,研究会会长陈来主持了会议。会议回顾了前一阶段研究会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讨论。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女士针对冯学研究的现状和冯友兰研究会未来的发展,作了讲话。会议确立了新的学会领导机构:余敦康、牟锺鉴、蒙培元、李中华、陈战国为顾问。陈来任会长,胡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文化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冯友兰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12月4至6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有来自日本、苏联、南朝鲜、台湾等地的学者,也行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著名专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出席厂会议开幕式。与会代表围绕冯友兰先生一重学术活动的贡献、性质、局限,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工作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摘要纪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冯友兰思想进程的讨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学术讨论会简介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界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许多学者都认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可以超出冯友兰但不能绕过冯友兰。研究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及其生平的文献越来越多,以至被认为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冯学”。1995年12月正值冯友兰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主题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对冯友兰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和评价,自然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冯友兰早年以《…  相似文献   

8.
<正>一、冯友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干春松(以下简称"干"):我记得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吧?您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均有很大的建树,与你长期跟随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前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吧?牟钟鉴(以下简称"牟"):是这样,我跟冯先生读研究生。我做研究生的那一年就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编辑部同志:最近,贵刊刊登了冯友兰先生的《从〈周易〉研究谈到一些哲学史方法问题》,作者在达篇文章提出的许多问题,我认为有一些是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中很重要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有些想法,写出来向冯友兰先生请教。一、冯友兰先生首先提出历史学的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1995年12月19日在北京“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刘述先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平心(而)论冯友兰》;陈来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默默而观冯友兰》。我觉得在今天很有必要做一篇文章:《全面评价冯友兰》。冯友兰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后人应该对他一生的哲学道路和学术成就,他的是非得失,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作一个全面的、客观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和对其各个阶段学术思想的评价,包括对其哲学成就、政治态度、道德…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纪念冯友兰先生百年冥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在第一天的大会上宣读了《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文的提要,认为纵观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其思想历程显然可分为1918至1948年、1949至1976年、1977至1990年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冯先生“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的时期。(此文部分刊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5期、加拿大《文化中国》1997年9月号,全文于1997牟1月在台湾《清华学报》刊出)。当方克立先生在第三天的大会发言中对此提出异议时,我曾即席作了回答,但限于时间,未能展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纪念冯先生在哲学、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会及冯友兰研究会共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冯友兰先生对"两行"的理解谈起,对"两行"的出处、思想根源和修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将道家与禅宗的最高境界进行对照,得出了冯友兰先生的理解是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境界与学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0月,我到河南南阳冯友兰先生故里参加“‘冯学’第五届学术思想研讨会”。12月10日,又参加了“贺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冯、贺两位都是留学美国,冯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贺先生是哈佛大学的硕士。两位都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哲学家。但两人最初的志愿与后来的成就却不一样。据冯先生自述,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相似文献   

15.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义,这对于澄清冯友...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天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天论”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构基础.董子之天的性质,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说(以李民先生为代表)、“人格化的自然”说(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至上神”说(侯外庐先生为代表)三种.本文大体同意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以董子之天为人格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17.
1.继钟肇鹏先生推出《谶纬略论》之后,王步贵先生推出了《神秘文化——汉代谶纬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下简称《神秘》)一书。这对于汉代谶纬的研究来说,已达到了较完备、系统的程度。因为各种思想史著述,包括通史(如侯外庐先生、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杨荣国先生或主  相似文献   

18.
宗教及其命运──略论冯友兰先生的宗教观点单纯,丛春霞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冯友兰先生是以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名世的。就哲学家的身份言,他创立了自己的新理学体系,就哲学史家的身份言,他首次写出了中国哲学通史,并把中国哲学史分成先秦的子学时代和秦...  相似文献   

19.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于1994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澳门举行。中国大陆和港、澳两地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冯友兰是我国40年代影响最大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49年以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一再改写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直至去世。冯先生也是一位争议最大的中国现代哲学家,自30年代始围绕冯氏哲学理论和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争论、批评、批判、辩难等等,可以说从未终止过。进入80年代以来,在有关冯先生其人其书的认识与评价方面,大陆与台港、海外学者之间也表现出较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想的“普遍性形式”问题,冯友兰先生最近又陆续发表四篇文章,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且有了若干新的发展。冯友兰先生提出了和我的分歧的问题,我不同意冯先生对分歧的看法,因为他以枝节的问题,掩盖了实质的分歧之所在。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再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