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国外关于认识论去向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值得重视。一是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奎因提出的认识论科学化趋向。他认为,认识论应成为专门研究认知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二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认识论扩大化倾向。他认为,认识论要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从理论体系上说,中国当代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有直接联系,其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以此为基础,吸取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研究成果,突破认识论即知识论的陈见,使认识论研究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在理论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具有行为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二,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准确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对认知过程、思维机制、智能模拟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注意吸取脑科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为她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此对认识论的研究踏上了科学、正确的道路。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哲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日渐高涨的呼声是:把价值观引入认识论的研究中。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必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及其新的表现形式王兵一、科学史研究以科学哲学为中介对现代哲学影响日益深刻。科学史作为一门对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认识、反思和研究的学科,其性质联系了科学和认识论两大领域。它通过科学哲学这个中间环节推动了哲学认识的深化。首先,...  相似文献   

4.
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社会科学不仅有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认识论研究的深化。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认识论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而忽略了认识论的另一个深刻的源泉——社会科学。实际上,社会科学愈是朝纵深发展,就愈是向哲学提出许多尖锐的认识论难题。一、“社会测不准”问题在社会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考察社会现象时总是以现实的人的面目出现,人对人的观察,要通过相互接触,但接触本身就会使被观察对象改变原有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愈来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陆续产生了一批以自然科学的各个侧面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如:科学学、科学逻辑学、科学创造的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等。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因为它在攻  相似文献   

6.
科学革命使认识的认识论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因而不可能将科学革命置于对真理的哲学分析范围之外。列宁正是通过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方法论危机的分析,才发展了真理论。因此,这一工作应该在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下去。今天,当自然科学中的革命正在继续,并且可能不断发展下去,而一些特别有影响的唯心主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十个单位联合发起的“现代认识论研讨会”,于1988年12月20日至25日在厦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认识论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会集一堂,回顾和总结了1978年以来我国认识论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和透视了十年来认识论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索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重心转移后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马来平恩格斯以后,自然辩证法长期注重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并以阐明自然界的辩证属性为指归。就是说,以自然观研究为重心。本世纪60年代后,研究重心开始转移到从科学的性质和规律、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等多种角度...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 ,重大成果层出不穷 ,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 ,给辩证法的生存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自 80年代下半期以来 ,我国哲学界积极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前沿问题 ,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二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论战 ;三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深入研究。一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系统科学是 2 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是本世纪 4 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 ,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成就之一,量子力学为现代人类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养料。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导人玻尔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量子力学的理论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1.
自从哥白尼革命之后,自然科学以其独立的姿态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巨大动力。科学所获得的惊人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方面对科学进行反思,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把握科学,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西方科学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面对科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科学学则以科学自身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观点,综合地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从科学学分化出来的另一重要分支——科学社会学则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指出:儿童智力发展史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学能为教育工作、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提供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我们探讨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10)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质》一文,曾倡言佛教教义的实质,指以唯识义为内容的认识论,应看作是一门伟大的认识科学,它与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鼎足而三。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且在见解上更进了一步。现代的各种科学全是向外看,它是从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进行研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至2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就如何以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会上思想活跃,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部分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20余人。  相似文献   

15.
社会认识发现模式论纲欧阳康迄今为止,对发现问题的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认识(即通常所说科学发现)的范围,对社会认识的发现问题的专门探讨几乎没有或相当薄弱。这种情况固然与社会科学在历史上一直相对落后于自然科学有关。也表明哲学认识论研究还未能自觉把握当代...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以来,在我国研究科学哲学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家中,金岳霖是较系统地介绍和探讨早期科学哲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知识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知识论,主要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可以说它是当代科学哲学的先声。哲学从对一般认识问题的研究,转向对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的研究,是认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金岳霖正是在这个转折时期,从事知识论研究,这就决定了他在我国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研究顺应了世界哲学发展的潮流,获得了某种国际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科学认识论产生于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它是科学认识论的一种新形式,既与现代科学认识论相联系,又采取了全然不同的新范式。然而,由于其无法正确处理混沌与有序、决定论与非充分决定论、现实性与可能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范畴,而无法成为科学认识论发展的新趋势。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仍然是科学认识论发展的最适当的选择。一、现代科学认识论向后现代科学认识论的转变现代科学认识论以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思想为基础,它着眼于对世界的袪魅以达到对世界的控制。与其它哲学认识论不同,现代科学认识论的形成明显早于现代哲…  相似文献   

18.
刍议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医学院,高水平的医学院也基本上都在综合性大学内。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应向研究型、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就其发展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收录的国内外社会认知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解释社会认知学科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社会认知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发展态势;研究活跃度和影响力在不同地域的不同表现,尤其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的研究特点;社会认知研究的学科方向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