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4年6月6—9日,第四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会议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等19个单位联合主办。与会中日专家学者逾百人。会议围绕价值哲学研究方法、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与价值观、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全球化与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黄志斌、刘志峰两位教授所著的《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是在立足当代环保问题的基础上而撰写的一部生态哲学学术专著。该书针对现实的生态问题,在对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成果交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包括人在内的广义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藉以协调的生态伦理规范,以及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并从生态自然观与技术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入剖析了蕴涵于生态自然观之中的绿色设计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孙利天:寻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与时代精神。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从较深的理论层次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存论的哲学,而不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经济学、美学、宗教和神学、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生态伦理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自然对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生态价值的物质形态方面,它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利益要求。另方面又表现在它的观念形态方面,例如它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实现主体的欣赏价值和心理享受。因而,大自然的美形成人们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意识,包括生态活动中的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开始关心生态问题,但是有些人只盯着西方生态学的发展,而且只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也就是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出发,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生态保护。其实,中国哲学早就有极其丰富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想。仁学就是其中之一。仁是儒学的核心,包含不同层面的内容,其本质是生命关怀,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6.
医学存在自然和人丈双重属性.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微创外科是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微创外科手术以患者为主体和中心,提出对患者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的尊重;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为目的,强调患者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患者的无限关怀,其开创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医学存在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微创外科是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微创外科手术以患者为主体和中心,提出对患者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的尊重;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为目的,强调患者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患者的无限关怀,其开创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生素珍生态伦理学是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确立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伦理关怀以“人是目的”作为核心理念,把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标准。随着社会进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日益攀升,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应秉持平等、尊重、公正、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除了提供物质方面的关怀以外,还要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心理、精神及自我发展进行关怀,建立救助、互助、激励和发展的伦理关怀生态,帮助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是儒家生态哲学的开创者。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哲学”这个概念,如同他并没有提出“哲学”这一概念一样;但是,在他的思想言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天人合一”之学与生态哲学有极大关系。孔子不仅是提倡人间关怀的人文主义始祖,而且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得到人生乐趣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看,交往是表征人在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及作为其产物的精神交往等社会关系总和的整体性范畴。个人在生产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统一,不断通过交往确认自身的本质力量、审美旨趣和价值关怀在社会中的回应和反响。正是在交往中,人通过与他者的相互作用反观自身,并不断地调适自身,从而在交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商品化逻辑的冲击下,货币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西方新兴学科深层生态学的学科内涵、发展概况 ,论述了深层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关系。认为深层生态学更侧重对自然、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层的哲学追问 ,因而可以说深层生态学就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则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制订自然道德原则 ,为评判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与实践活动提供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论医学院校哲学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医学与哲学的联系医学与哲学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 ,医学与哲学都关注人和人的生命。作为社会科学 ,医学本身隐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固有的道德原则 ,有着深刻而明显的文化标记。医学本质上是一门富于人性和批判理性的学科 ,是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内在统一的学问。医学的这种人文关怀和道德原则与哲学有着共同之处。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 ,这种对智慧的爱就是对人类的爱 ,它使得人的在世本身具有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因此 ,良好的哲学意识都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孕育和涵养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为此 ,全面关照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4.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当代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新进展,追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学说中的闪光点,阐述整体性与相互储存关系在中华文化中的脉络,以期发扬光大,奉献于世人.行文概述"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与人相互关系,对当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树立和构建整体观念、生态伦理学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界协调关系等.从文化价值视角立论,倡导古为今用的人文伦理道德精神,人与自然整体合谐境界.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历史哲学研究的一部新作──读《理性与激情──黑格尔历史理性研究》一书弘任当今,在某些人的思想和观念中,过去和未来似乎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而不再值得关怀,人生的价值似乎就在于当下的快乐和满足,他们缺乏历史意识。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回应,国内哲学界近年...  相似文献   

18.
佛教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以众生平等为核心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为行为规范,以净土为终极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自杀问题是当下社会中存在的精神卫生症候之一,从关怀哲学的视角探究自杀防控理念的历史源流、现实境遇、临床困境与价值诉求,经由医患关怀的和谐转化,医务人员可以在防控自杀病人的进程中达到“关怀”与“防控”的知行统一,一方面为自杀病人提供文化关怀的防控脉相,另一方面为医护人员在自杀防控的实践运用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魏晋玄学中,王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