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四则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即将出版发行由宁夏大学政法系教授、东方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大学伊斯兰哲学研究所所长杨启辰(回族)主编的《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7,(1)
《太极图说》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代表作,他将宇宙生成过程以太极图的形式表述,并以文字进行解释,开儒家系统探究宇宙天地和人类生成之先河,对清代回族穆斯林学者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清代回族穆斯林学者借鉴和运用了《太极图说》的论证方式和学说,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吸收与融合,并运用其中的"无极""太极""阴阳""动静""五行""四时""人极""修之吉、悖之凶"等术语、理论和思想,以阐发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宇宙观和人生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世界伊斯兰哲学。以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为代表的一大批兼通伊儒学说的回族穆斯林学者,通过著书立说"以儒释伊",承担了把中国理学思想和伊斯兰文化哲学体系融合并推进到更严密更高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马德新思想研究》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杨桂萍副教授。马德新(1794-1874年)是十九世纪中叶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訇和学者,著译颇丰,被称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丰、同治年间曾经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思想,不可忽视对马德新的思想研究。但由于种种复杂…  相似文献   

4.
中国回族学学会理事、西北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首批特邀研究员、回族青年学者李健彪先生所著的《执著岁月—回族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日前已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以来所撰写和发表的30多篇论文和文章 ,其中不少文章曾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中国回族学学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吴庆云先生和我国唯一的南亚、中东史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历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陕西省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彭树智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92岁高龄的当代书法大师、德高望重…  相似文献   

5.
王静斋与汉译《古兰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斋与汉译《古兰经》木白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回族,天津人。为我国著名伊斯兰学者、翻译家。他毕生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和宣教工作,熟谙阿拉伯文、波斯文和英文等多种外语。他学识渊博,译著宏丰,译有伊斯兰教经籍和文学名著多种,故与哈德成(...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哲学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思想渊源,阐述伊斯兰教义及有关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或世界观体系,是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哲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哲学赋予了伊斯兰特色并确立了东方自然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术界对苏东坡的研究,过去一般多着重在文学方面,至于哲学思想则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重视。这些年来虽有论著曾经涉及,但大多语焉不详,或在论断上带有片面性。最近出版的王国炎著《东坡新论》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作者对苏轼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苏轼哲学基本上是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但由于反对理学家空谈性命、不切实用的斗争需要,受“多切人事”、罕言性命的总体思想的影响,苏轼哲学的抽象思辨水平不是很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蕴含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透过《古兰经》的理论旨趣和哲学意向,其认识论以认识本体论、认识生成论、认识知识论以及认识价值论四个基本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完整统一的认识过程,《古兰经》在认识论的发展上彰显和标示出了独特的理解方式和研究价值。因此,在现代视角下对其哲学思想的不断发掘和诠释,对现代哲学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伊斯兰宗教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生发而成的回族哲学,是中国哲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朵,内容丰富,别具一格。本文试从伊斯兰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双维度审视回族哲学,探讨其间的起承转合,探讨回族哲学于回族、伊斯兰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于对当下社会的裨益,以期引发更多人对回族哲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民俗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荣获了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区民间文学专著一等奖、第十届北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文学艺十作品一等奖之后,其第二版再次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奖这一国家级大奖,这不仅是回族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 《概论》的作者王正伟,是一位从事民俗学研究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是“含着对回回民族天然的亲切感情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完成这个课题的”(林松《序》),因此《概论》不只是开创了回族学者研究本民族民俗的一部先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阮青·1·8)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金田·1·13)邓小平的实践思维初探(王思隽·1·22)《共产党宣言》与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综述(潘伯祥戴久乐·2·2)重新解读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工作,分析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立场、观点,并就伊斯兰教与回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伊克巴尔为20世纪印度次大陆著名的伊斯兰哲学家和诗人,哲理诗《非我的奥秘》是伊克巴尔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以《非我的奥秘》为例,对伊克巴尔"非我"哲学思想进行探析与论述。研究"非我"哲学将助于引导我们更好、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伊克巴尔的宗教、社会与政治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伊克巴尔为20世纪印度次大陆著名的伊斯兰哲学家和诗人,哲理诗《非我的奥秘》是伊克巴尔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以《非我的奥秘》为例,对伊克巴尔"非我"哲学思想进行探析与论述。研究"非我"哲学将助于引导我们更好、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伊克巴尔的宗教、社会与政治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思想方法概论》一书(马中柱、孙志东、谭永灼主编,下称《概论》),它所探讨的对象,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广义哲学方法。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并且由于这一方法在革命理论与实践各  相似文献   

18.
陈修斋先生早在40年代末就撰写了长篇论文:《黑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中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二元并列问题的解决》,开始致力于莱布尼茨哲学研究。数十年,他翻译了《人类理智新论》等书,写了《莱布尼茨哲学体系初探》等近20篇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研究的力作,对于在中国开展、深化莱布尼茨哲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晚年,陈先生的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终成体系,并富于拓新。遗憾的是,陈先生因病魔缠身,未能亲自将这些研究成果撰写成书。先生去后,他的学生段德智根据先生准备成书的写作提纲及写作思路,对其留下的成稿略加调整、删增,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的盛衰和三代人命运的起伏,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交融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元代以来,生活在云南的回族穆斯林,一方面保持并丰富着伊斯兰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从而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领域内独树一帜。然而,“咸同事变” (1851— 1874)20余年间,云南回民惨遭清政府的血腥镇压,其手段之凶残,旷世罕见,使得元末业已蓬勃兴起的穆斯林社区,面临空前而持久的浩劫,所造成的经济与文化损失,在云南回族历史上绵延近半个世纪之久。在那段时期,滇省回族人口锐减,经济凋蔽,绝大多数穆斯林社区的重要文化与宗教设施如清真寺、具有民族特色的伊斯兰经堂学校和伊斯兰经籍雕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