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7月14-15日,由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中、英、澳三个国家九所大学(中国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大学,英国肯特大学、普林汉顿大学、利兹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墨尔本大学、西悉尼大学)一所杂志(中国《求是》杂志)的20位学者,其中中方学者有叶汝贤、李萍、李尚德、何萍、刘森林、旷三平、王晓升、徐长福、许斗斗、张贤勇、李文阁、谭群玉等,西方…  相似文献   

2.
谭群玉 《现代哲学》2012,(1):123-12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受聘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下简称马哲所)和哲学系讲座教授仪式,于2011年9月15日,在中山大学文科楼225演讲厅隆重举行,马哲所副所长、哲学系副主任刘森林教授主持了聘任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俞教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何萍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6—7日召开。中国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应邀出席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和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3月 1日至 2日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第九次全国苏俄哲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就 2 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命运和俄罗斯哲学的现状等论题展开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贾泽林教授回顾了中国苏俄哲学研究的状况 ,指出对苏联哲学的研究和反思仍然是苏俄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则是“俄罗斯哲学将向何方发展”。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B B 米洛诺夫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和俄罗斯 :理想和现实”的报告 ,…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3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哲学系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国际研讨会,会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  相似文献   

6.
王晓升 《现代哲学》2011,(1):125-127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郭建宁 《现代哲学》2011,(1):127-128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余少波 《现代哲学》2011,(1):123-125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心脏停止跳动120年后的同一时刻—3月14日下午二时三刻,“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一讲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开讲。中山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他们有李萍副校长、梁庆寅处长以及叶汝贤、徐俊忠、黎红雷、蔡禾、刘森林、钟明华、郭文亮等教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叶汝贤教授主持了论坛。中山大学社科处处长梁庆寅教授为论坛致词。 本次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的徐俊忠教授做主题发言。徐教授首先回顾了过去80年来共…  相似文献   

11.
陆劲松 《现代哲学》2006,(6):126-128
2006年10月15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山大学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面向中国现实的唯物史观研究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强调要做面向中国的哲学问题研究。她认为,“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问题更深一步讲就是理论问题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和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平衡和默契则是关键。冯平教授从自身曾经对于西方价值哲学的关注,到后来关注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体悟到哲学研究应面对现实真实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陈燕 《现代哲学》2005,(1):44-44
2004年12月16日下午,第14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旷三平教授主讲,题目为:评价尺度的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华萍 《现代哲学》2005,(1):132-132
2004年11月11日下午,第十三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同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作主题报告,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需要纠正的几种倾向。徐俊忠教授主持了论坛,马哲所老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4.
杨芳 《现代哲学》2006,(1):133-134
2005年10月17至21日,“第十次全国俄罗斯哲学(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中俄哲学家论坛”在湖南省湘潭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中国苏俄哲学专业委员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6位哲学家与国内各地研究俄罗斯哲学的专家和研究生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经过4天的交流与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全部议程。会议共收到俄文论文6篇,中文论文20篇,各位学者分别就俄罗斯哲学以及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田明 《现代哲学》2005,(1):58-58
2004年12月2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5期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教授,他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向在场的诸位学者和同学做了报告。这三个部分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2.当前形势下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3.新形势下几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王晓升等新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20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种类、存在形式、特征、功能等,对不同流派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梳理了各个思想家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脉络,全面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复杂画卷。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这次会议 ,于 2 0 0 1年 3月 1至 2日在广东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 6名学者 ,我国各社科院、高校的学者 2 0余名。会议讨论了如下问题 :一、苏俄哲学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状况。与会者认为 ,2 0世纪的历史表明 ,无论是从前的苏联 ,还是现在的俄罗斯 ,无论是它的成功 ,还是它的失败 ,都对整个世界产生过和正在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 2 0世纪在俄国 ,上演的是从“无”到“有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 )”和从“有”到“无 (苏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消失 )…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1 0月 31日至 1 1月 2日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古城南京隆重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品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进展、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9.
杨丽婷 《现代哲学》2012,(2):126-127
"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3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国内学界众多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发起人刘森林教授(中山大学)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情况,即虚无主义是德国和俄国思想家反  相似文献   

20.
郭奕鹏 《现代哲学》2012,(1):127-128
2011年11月27日,由广东省哲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肇庆学院联合承办的"哲学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肇庆市顺利举行.广东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梁庆寅教授,肇庆学院和飞校长,以及广东省内相关学者和专家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着"哲学界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怎样有所作为"、"对文化传承创新的哲学思考"等议题展开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