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冲突适应是重要的认知控制现象, 反映了认知控制的动态过程。然而, 目前为止对于冲突水平上的差异能否诱发冲突适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的变式, 通过改变目标-分心物的一致性操纵冲突水平, 探究冲突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控制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随冲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而且先前试次的一致性影响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无冲突和低冲突、无冲突和高冲突、低冲突和高冲突条件之间均出现了典型的冲突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冲突的有无, 冲突水平的变化也能诱发冲突适应, 支持更大的冲突驱动更强的认知控制, 而且冲突诱发的认知控制的功能可能通过注意聚焦实现。这一发现为冲突监测理论的注意调节机制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 对于促进冲突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冲突观察诱发的冲突适应不受反应执行的影响,因此更纯净。该研究分别采用Stroop任务、单词Flanker任务和字母Flanker任务的冲突观察范式,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冲突适应的机制。在三个实验中,冲突适应都表现在反应任务中的一致试次和不一致试次上;不一致试次之后的干扰效应显著小于一致试次之后的干扰效应;冲突适应量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该研究首次在冲突观察范式下揭示了冲突适应的分布特征,为认知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湘茹  刘昌 《心理学报》2008,40(3):283-290
为了考察被试在不能意识到任务中包含冲突的情况下的认知控制过程,将产生SNARC效应的奇偶判断任务看作是一种潜在的冲突任务。大小与反应手一致的视为一致的试次,大小与反应手不一致的视为不一致的试次。根据不一致试次之前一个试次的类型将其划分为iI(不一致—不一致,incongruent-incongruent)试次和cI(一致—不一致,congruent-incongruent)试次两种类型。对冲突适应过程的分析表明iI试次的反应时显著快于cI试次,iI试次和cI试次相比,两者的脑电在大约260~300ms的时间段内在FCz位置上差异最大。偶极子分析表明差异波的产生源定位于背侧前扣带回(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这些结果与前扣带回的意识监测理论并不一致。最后结合冲突监测理论和其他解释前扣带回功能的理论对研究结果做了相应的解释,认为冲突适应可以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所占的比例都会影响冲突适应效应。采用词-色Stroop任务, 本研究在控制了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的比例之后, 通过三个实验共同探讨反应执行和冲突观察对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前试次的Stroop干扰效应, 但没有得到冲突适应效应; 在实验二中, 先前试次为四选一的选择反应时任务, 当前试次为词-色Stroop任务, 得到反转的冲突适应效应; 实验三和实验一程序相似, 但在先前试次上不执行反应, 得到了稳定的冲突适应效应。这些结果证明, 冲突观察能够诱发冲突适应机制, 提升当前的操作表现。  相似文献   

5.
蒋军  向玲  张庆林  陈安涛 《心理学报》2014,46(5):581-592
尽管已有研究发现诸如抑制控制和任务转换等认知控制功能独立于意识, 但是对冲突适应是否需要意识的参与目前还存在激烈的争论。为了进一步探讨此问题, 本研究记录了18名被试在完成箭头偏对比掩蔽任务(meta-contrast masking task)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显示, 在有意识和无意识条件下在反应时和额中N2和中顶P3波幅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冲突适应效应。这不仅表明冲突控制独立于意识, 而且也表明先前无意识经验对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适应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认识认知控制和意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建构认知控制与意识关系的理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英杰  郭春彦  魏萍 《心理学报》2014,46(9):1271-1280
研究考察了无关侧抑制项引起的侧抑制效应如何受到当前试次知觉负载和先前试次知觉负载与目标?侧抑制项关系的交互影响。被试在视觉搜索集中搜索目标朝向刺激(水平或竖直朝向)并作辨别反应, 非目标项在低负载条件下彼此朝向一致, 在高负载条件下彼此朝向不一致。在搜索集的左侧或右侧存在一个与当前目标一致或不一致的无关侧抑制项(flanker)。结果发现, 整体上, 在当前试次低负载条件下会产生较大的干扰效应, 而在当前试次高负载下无干扰效应。此外, 先前试次(trial n-1)为高负载条件时, 当前试次(trial n)出现了典型的知觉负载效应, 即低负载条件干扰效应较大, 高负载条件无干扰效应。但是, 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时, 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大小受到先前试次冲突解决状态的影响。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且目标?无关侧抑制项不一致时, 下一试次低负载条件的侧抑制效应显著减小, 与高负载条件没有差异; 反之, 先前试次为低负载且目标?侧抑制项一致条件时, 下一试次低负载条件的侧抑制效应显著增大。先前试次为低负载条件时, 完成了知觉加工的侧抑制项或者引发了冲突效应(不一致条件), 或者促进了对目标的反应(一致条件), 造成不同的注意选择和冲突解决状态, 显著影响了下一试次的行为表现。这说明, 注意选择与冲突控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 除了受到当前试次知觉负载的影响, 也受到先前试次注意选择和冲突解决状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任务冲突范式考察在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认知老化对个体冲突适应能力的影响。实验1采用经典Flanker任务考察在需要较少认知资源的低难度任务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冲突适应能力是否有差异;实验2则进一步采用Flanker与Simon任务的交叉整合任务,探讨在需要更多认知资源的高难度任务上,认知老化对冲突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难度任务条件下,认知老化并未对冲突适应能力产生影响;而当冲突调控所需认知资源超出老化大脑最大代偿潜能时,老年人的冲突适应能力受损严重,认知老化会显著影响冲突适应能力。本研究最终支持了脑功能代偿说和资源限制理论。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词—面孔Stroop任务,以76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对情绪冲突Stro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冲突的Stroop效应显著,即,在词—面孔Stroop任务中,当词和面孔的情绪效价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2)认知方式对情绪冲突Stroop任务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无论是一致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场独立者比场依存者的反应时都更短。(3)场依存者的情绪冲突Stroop效应更大,表现为其在词—面孔情绪效价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词汇flanker任务分析认知和情绪冲突及其冲突适应效应。结果发现,在认知和情绪flanker任务中,相对于目标词与干扰词一致的情况,被试在目标词和干扰词不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更慢,正确率更低。这表明认知词和情绪词flanker任务都能诱发冲突效应。本研究还发现认知冲突适应效应的存在,但没有发现情绪冲突适应效应,该结果可能与刺激材料的复杂性和范式选取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相对于目标刺激是金属的认知词和积极的情绪词,被试对目标刺激是水果的认知词和消极的情绪词反应更快。特别是在目标词与干扰词不一致的情况下,被试对水果词和消极词判断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对金属词和积极词的判断。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刺激和范式的修正上进一步探索,并加强情绪冲突与认知冲突适应效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1,34(2):293-290
通过建构一个反向扫描任务而形成任务冲突,在3个实验中考察了视觉表象扫描中认知控制与冲突解决机制。结果发现:(1)视觉表象扫描中出现了任务冲突效应;(2)外源性认知控制增强降低了任务冲突效应,但不影响扫描效率;(3)内源性认知控制增强既降低了任务冲突效应,也提高了反向扫描任务扫描效率。这些结果证实视觉表象扫描中存在一个认知控制机制,并发展了现有冲突解决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整合的交叉任务范式,通过任务类型的操纵,对冲突适应效应是领域一般的还是领域特定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时,在刺激-反应集为4的字母flanker+Simon的整合交叉任务中和刺激-反应集为4的Stroop+Simon的整合交叉任务中,冲突适应效应都是仅存在于任务内,不存在于任务间。说明在控制了重复启动效应且排除了任务之间维度重叠的影响后,两种类型的整合交叉任务都只在任务内观察到冲突适应效应。这表明在控制特征整合的影响后,冲突适应效应是领域特定的,同时说明冲突监测系统不仅是对冲突进行监测,也对冲突的来源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2.
情感启动行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心理学界,情感启动的研究是近20年来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采用多种实验任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人的态度能够被自动激活,并提出了三种对情感启动效应的理论解释:激活扩散机制,反应冲突机制,情感匹配机制。但到目前为止,不同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今后的研究应该重点探讨评价自动激活的内在机制,从而促进情感启动的无意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错误后减慢是指错误后正确反应与正确后正确反应相比反应时显著延长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错误后减慢、错误后正确率提高以及错误后干扰效应减少三种错误调控行为,其中错误后减慢是最稳定的错误后行为表现.早期研究主要从冲突监控理论、激活抑制假说、强化学习理论和失匹配理论等角度解释该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又提出了注意朝向理论和评估适应假说.对于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错误类型、无意识加工、个体差异、新的分析技术的运用方面考虑,以便全面揭示错误后减慢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康冠兰  罗霄骁 《心理科学》2020,(5):1072-1078
多通道信息交互是指来自某个感觉通道的信息与另一感觉通道的信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感觉通道的输入如何整合;二是跨通道信息的冲突控制。本文综述了视听跨通道信息整合与冲突控制的行为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探讨了注意对视听信息整合与冲突控制的影响。未来需探究视听跨通道信息加工的脑网络机制,考察特殊群体的跨通道整合和冲突控制以帮助揭示其认知和社会功能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oncept creep” is the gradual semantic expansion of harm-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bullying, mental disorder, prejudice, and trauma. This review presents a synopsis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phenomenon. It addresses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irst, it clarifies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concept creep by refining its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dimensions and presenting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 in harm-related concepts us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econd, it examines factors that have caused concept creep, including cultural shifts in sensitivity to harm, societal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harm, and intentional meaning changes engineered for political ends. Third, the paper develops an account of the consequences of concept creep, including social conflict, political polarisation, speech restrictions, victim identities, and progressive social change. This extended analysis of concept creep helps to understand its mixed implications and sets a multi-pronge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topic.  相似文献   

16.
情绪冲突: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冲突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冲突的研究。本文分三部分对情绪冲突进行了介绍,包括:(1)情绪冲突的溯源,概括介绍了认知冲突领域的研究情况;(2)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行为研究,包括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启动范式和情绪Flanker范式等进行的研究;(3)情绪冲突的脑成像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冲突的检测和解决的脑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广泛借鉴认知冲突的研究范式,对情绪冲突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对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考察,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e conflict adaptation (CA) effect refers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observed in conflict tasks that follow incongruent compared to congruent trial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CA is caused by the exertion of flexible cognitive control, supported by many behavioral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how conflict‐related features of the preceding trial are conveyed to subsequent trials for following adapta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top‐down modulation of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passive short‐term maintenance in the posterior brain areas as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 respectively, and to suggest a new integrated view of CA, including active maintenance in working memory. We review empirical evidences suggesting that both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posterior brain region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CA, rather than either top‐down modulation or passive maintenance alone. Although the active maintenance view of CA appears to explain many existing findings, empir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irectly test this view.  相似文献   

18.
Moderate task conflict has gener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group performance, and relationship conflict associated with lower performance. Past studies have most often discussed their findings as though differences in level of intragroup conflict cause differences in group performance—rather than testing the additional possibility that reported group conflict is a reaction to feedback on past group perform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ragroup conflict and performance with a longitudinal design. Results from 67 groups suggest that initial performance feedback to groups can have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team interaction. We find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a) negative initial group performance feedback results in later increases in both task and relationship conflict, but that (b) groups with high early intragroup trust are buffered from experiencing the worst of future relationship confl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