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广泛用于上肢手术,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改变传统方法的盲目性,更加安全有效。本文应用比较治疗学的观点,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种方法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指导科学合理的临床决策,发现超声引导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左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50例择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LD组,25例)给予0.5%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0.5μg·kg-1 30m1,生理盐水组(LS组,25例)给予0.5%左布比卡因复合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心率...  相似文献   

3.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尺(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0.05),C组与A、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和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K(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O.05),C组与A、B组差并存在显著性(P〈O.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扣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O.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神经伦理学自2002年正式在美国学术界提出之后,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神经伦理学的研究还存在内涵不清和学科定位不准,研究领域有待商榷,应用分歧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将神经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具体问题的探讨有机结合,且重视神经伦理学的平衡发展,神经科学家与伦理学家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神经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 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稳定性的问题行为, 它会危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然而目前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仍不清晰, 且缺乏因果证据, 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和三重神经结构网络模型出发, 构建拖延的认知神经模型, 并利用认知干预和神经调控技术, 检验和完善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模型, 进而试图制定拖延的精准化干预方案。本项目分为3部分:(1)从记录与关联研究的视角出发, 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方法系统考察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2)从因果/近因果研究视角出发, 利用认知干预和神经调控技术, 验证并完善拖延的认知神经模型; (3)从临床应用的视角出发, 建立拖延行为障碍的临床筛查-诊断体系, 并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本项目的开展对于探明拖延产生的核心认知神经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 同时对于拖延行为的有效预防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理论的提出,更新了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观念:神经保护治疗和溶栓治疗.但神经保护治疗的临床试验失败迫使我们不得不从整体、综合、多元化的角度重新思考这一措施,提出要辩证认识其与溶栓治疗的关系,采取个体化治疗和"鸡尾酒疗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是一种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其子细胞能分化产生神经系统的各类细胞,这一特性为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模型方法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模型方法在神经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至少横跨了眼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在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上,以各个专科有限的专业知识来分析整个人体复杂的病情,难免会有其局限性或引起判断失误.我国神经眼科学发展缓慢,神经眼科这一交叉学科是相关科室的共同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眼科学进行探讨和哲学思考,以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娟  莫雷  林丹  刘志雅 《心理科学》2008,31(6):1357-1360
归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技能,近十多年来归类的研究尤其关注类别学习的多重系统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对类别学习的认知神经和神经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类别学习任务下的学习机制和所依赖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支持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