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烂漫的生活空间下,我们开始学着欣赏,而不是厌恶。全面开挖资深创意家脑壳下的灵感库,透析他们心中的广告与创意。这里提供给你最多的妙想思路,让现实勾勒出想象的细节,我们看得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隐藏着新鲜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重印本《五灯会元》于1984年版的基础上,在标点、印刷等方面作了诸多修正,但其中仍有一些前辈时贤未注意到的标点校勘问题需补充说明。乔立智,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相似文献   
3.
卢鹏 《宗教学研究》2012,(2):248-252
哈尼族对鬼魂世界进行了二元划分,将之分为祖先神和野鬼。从箐口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到,留有后裔且正常死亡的亡魂成为祖先魂,无后、非正常死亡以及死在外面的亡魂划入野鬼行列,祭献时对祖先神和野鬼予以不同规格的对待。对鬼魂世界的二元划分,有其现实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36-1852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 CI = [0.23, 0.27]); 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 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 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任继愈先生以93岁高龄离我们而去了。我结识任先生的时间不长,是从1997年无神论学会重建时开始的。12年的接触,任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7.
张嘉玮  罗晓红 《心理科学》1993,16(5):285-290
本文以问卷法考察初二、高二和大二学生自我肯定性的发展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被试自我肯定性的发展随年龄增长经历了“较肯定——较不肯定——较肯定”的过程且无性别差异。2)高估自己的人比低估者更倾向于自我肯定。3)主观上他人对己的看法比客观上他人对已的看法对己影响更大.主观上认为他人对己看法的分歧性越大,对自己越肯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统计方法面临的挑战: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春彦  朱滢  李斌 《心理学报》1997,30(2):130-136
利用计算机构造实验组和控制组总体,进行传统统计方法与元分析比较实验研究。在实验组总体高出控制组总体0.50个标准差的提下,传统t检验的统计检验能力(P)仅为为41%;而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与计算机构造模型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提出元分析方法在进入心理学实验研究和证实理论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传统统计方法面临挑战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假定父子女和假定母子女两种孝道的皮尔逊相关(r)和轮廓相似性(q)都不显著,真实父子女和母子女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假定亲子两种孝道绝对差异分数(d)处于中等水平,但假定亲子的绝对差异分数显著高于真实亲子;(2)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亲和母亲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能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仅能正向预测子女互惠性孝道,但父母权威性孝道相似性对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预测都不显著。据此研究结果,文化刻板印象对亲子孝道相似性的影响效应较小,但亲子真实的孝道代际传递效应较高,以及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有利于子女互惠性孝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