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细胞凋亡看生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控制下生理性、主动性的死亡方式,对维持整个生命有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自主选择.这一认识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传统理解.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终结现象而是伴随着整个生命的始终.细胞凋亡的理论为某些疑难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从混沌角度浅谈凋亡悖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愈加深入,新的发现对传统凋亡机制及观念提出了挑战,凋亡悖论应运而生。凋亡悖论的提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哲学问题,表明需要对当前科学研究中的还原论方法和线性思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这提示对于生命现象这类复杂系统科学研究需要混沌思维。  相似文献   
3.
细胞死亡方式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起初人们认为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潜在的细胞调节是不同的,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细胞死亡的潜在机制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对几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回顾,有助于评价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发现新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丙戊酸是否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采用WST-1、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丙戊酸与顺铂联合对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明显强于顺铂组;NF-κB P65的表达量顺铂组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明显低于顺铂组。因此,丙戊酸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且与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生物学中一个矛盾现象是:曾经被认为促进肿瘤生长增殖的癌蛋白,现在发现它可以引起肿瘤细胞自杀。自杀行为由癌蛋白促凋亡介导完成,MYC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癌蛋白的这种行为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疗癌症是否完全合理,有待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今后的抗癌治疗应该辩证合理地看待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锌对细胞凋亡调控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也可以诱导细胞凋亡。阐述近年有关锌对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提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难治性的免疫紊乱而造成的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直困扰着免疫学家。传统的免疫治疗是根据不同疾病的需要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和抑制的方式进行,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免疫的增殖与程序性死亡这一对矛盾,认为:免疫性疾病的本质是免疫细胞增殖与程序性恨的失衡,因而通过诱导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将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增殖和凋亡的单独与联合检测对垂体瘤侵袭性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瘸,但却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Jefferson于1940年提出侵袭性垂体腺瘸的概念,认为这部分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垂体瘤和垂体癌之间。随后人们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角度对侵袭性腺瘸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寻找到特异性的侵袭性指标。众所周知,细胞增殖能力的增强和凋亡的抑制是导致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机制。但对垂体瘤的研究却发现有为数不少的侵袭性垂体腺瘸并不呈现高细胞增殖状态。而凋亡的研究则更是出现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侵袭性的形成呢?本文从细胞增殖和凋亡各自的临床意义以及其联合检测的角度探讨侵袭性的确切机制。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是通过预先短暂缺血来延缓或减轻组织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是机体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来发现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靶器官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了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p63在涎腺肿瘤组织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p53家族成员p63的结构、机能和在组织发育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在涎腺肿瘤组织表达的研究的回顾,我们体会到p63分子复杂性所蕴涵的深刻哲学内涵,如其在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的作用。这种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应该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分析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