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城市广场具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安全保护等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广场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城市在规划广场时要从当地规划用地、历史文化等特点出发,将城市特色渗入设计之中,避免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提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问题,并不是对卢卡奇等人所使用的"总体性"概念的简单套用。20世纪初,卢卡奇等人通过对总体性的强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矫正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仅仅从经济决定论、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窄化  相似文献   
4.
李泉 《现代哲学》2012,(6):81-89,97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现,历史上受盟约神学教义影响的清教徒不仅成功塑造出一种自主和能动的个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对于生活共同体及其内部伦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两方面的共同意识构成了清教社会市民美德的核心,并主导了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此,文章认为基于盟约的市民社会理想类型可以成为市场交换关系主导的市民社会的一种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5.
栾爽 《学海》2012,(2):177-181
城市化对人类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其宪政意义不容忽视。城市的集中性、流动性、专业化和异质性对法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市制度是宪政的基础;城市的兴起导致宪政主体——市民社会的成长;城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宪政生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12,(10):84-85
在四年多的服务过程中,上海青年会看到了市民对服务项目的认可,也看到了市民的改变,同时造就了自己的成长。以社区家园重建与心灵家园重建为目标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以下简称上海青年会)主动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践行团体使命的一项长期性服务项目。目前已建成1所800多平方米的都江堰华爱青少年服务中心。中心已经成为动员都江堰市民重建家园重塑信心的加油站,是都江堰市青少年成  相似文献   
7.
加强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不仅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动解决"城市病"的迫切任务。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以"爱国、诚信、节约、友善、守法、环保"等理念为内核,突出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当前形势下,应以《首都市民文明公约》的贯彻落实为统领,进一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和制度文明建设,积极培养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养成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14,(9):85-85
9月1日,以『正直行化,利物利人』为主题的中国道教第六届玄门讲经暨东岳论道活动在山东泰安的灵应宫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道教界代表和讲经选手参加了此次活动。开幕式现场论道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30日及7月1日亲临香江,出席回归庆典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习主席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倍感温暖。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为香港地区未来指明道路,令香港地区市民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充满了信心。中西文化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是香港地区特色,也是香港地区社会发展优势。宗教信仰自由在回归25年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各大宗教在“一国两制”下健康稳定地发展。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令香港地区宗教界为之振奋,期望能继续发挥宗教界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讯一束     
李贺敏 《法音》2005,(1):47-47
20014年12月22日,温州市佛教居士林召开第一届代表会议,155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领导、各地法师、社会名流100多人莅会致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