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几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来探讨各种教育模式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实践教学较理论指导课帮助更有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主教》2005,(5):47-47
致力基督徒合一的泰泽团体创办人罗哲兄弟(RogerSchutz)8月16日遭一名精神受困扰的妇人袭击身亡;终年91岁。法新社8月16日引述法国泰泽团体成员称,当日在泰泽黄昏晚祷时,罗哲遭遇袭击身亡。当地警方称,在2500人参加的晚祷中,一名36岁罗马尼亚妇人用刀袭击罗哲喉部3次,虽然工作人员随即为罗哲施救,但他最终不治。  相似文献   
3.
意象活动与自尊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许多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中,关于苹果意象的活动常常被用于测量团训参与者的自尊水平。但其科学性一直没有得到实证研究验证。该研究采用了这种意象想象技术,同时用SES量表测量其自尊程度。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苹果意象大小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5月28日,山东招远几名"全能神"信徒,在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杀害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他们的暴行再次激起人们对邪教的强烈愤慨和高度关注,而凶手被捕后披露于世的诸如"信神不怕法律""见了母亲也会杀她"等言词,更令一般人在受到巨大震动的同时感到匪夷所思。这种以所谓"神"的名义大开杀戒的恐怖行为,一段时间以来却并不罕见。不久前发生的打着"圣战"旗号戕害各族平民的系列暴力事件,以及因为某个"法王"的蛊惑而在特定地域多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膜拜成员和普通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探讨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膜拜成员与普通人员在自我和谐程度及健康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水平与自测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及自测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人员;其自我和谐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针对膜拜成员宜采用认知方法进行心理康复辅导。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次抉择,但是每次的重要程度不同。本文通过对自己成长的分析,探索自我职业趋向抉择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班级团体依恋问卷、自悯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学业满意度问题对6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当代初中生对其所在班级的团体依恋和自悯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后,(1)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2)自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3)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从班级团体依恋和自悯的角度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论团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团体内不良的关系模式,建构新的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意义",治疗师关注成员内心主观的意义建构,借助于话语的作用建构与重构"意义",其角色是参与者。治疗重视"关系"对意义的建构性和治疗作用,"关系"是治疗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子,"关系"的改变预示着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