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娘的疼痛     
有一种疼痛超越了肉体,直抵心灵,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味到那种疼痛的。我娘的疼痛不仅来自病痛的折磨,更来自我对她的不理解和偏见,在历经岁月的沉淀之后,她的这种疼痛让我感到内疚不已。  相似文献   
2.
负性人际交往经历和负性社会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导因素, 而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 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疼痛的情绪失调。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在负性社交情境中或面对负性社会事件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腹外侧前额叶(the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VLPFC)被激活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右侧VLPFC被TMS激活且患者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时, 实验组患者(n = 64)比对照组患者(n = 63)在社会排斥情境下报告了更弱的负性情绪体验, 这说明激活右侧VLPFC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社会疼痛的外显性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 实验发现不但支持了VLPFC与认知重评策略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改善抑郁症等社会功能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明确的神经治疗靶点。后续研究还需探讨多疗程TMS刺激方案、改变社会疼痛的诱发方式、对比左右侧VLPFC的治疗效果、尝试使用其他的情绪调节策略, 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优化TMS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2,(5):49-51
在福建省漳浦县,陈志红弟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于1999年担任漳浦县祥龙石英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该公司是全国"ISO标准砂中砂"的唯一生产基地,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防科技做出了贡献,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建设局等部委和单位的表扬和嘉奖。他又于2003年创建了福建省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他的两个公司都曾被评为重合同守信义的企业,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还是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被  相似文献   
4.
如何利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质量和癌性疼痛心理治疗效果,作者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癌症患者中开展临终关怀的五年实践体会,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之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种形式和内容,解释了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和原则,总结了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应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与癌性疼痛心理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莉 《美与时代》2014,(11):107-107
今年四月,陆扬与上海仁庐空间合作了名为“激沫卡哇哇”的个展,“激沫卡哇”是日语Kimo Kawa的音译,意为怪异的可爱,此次展览陆扬尝试将“癌细胞”转化为“怪异却乖萌”的卡通形象,调侃“癌”这一沉重话题。本次作品中的“癌宝宝”自然是取材于癌症,有三个形象,分别是分裂的状态、堆积起来的状态和吸附在人体器官或组织上时候的状态,通过各种媒介和材料展现在观众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癌症已经不再稀奇了,癌症有时候并不是绝症,可还是成为太多人的终点,我们熟知的人中常常有人离开是因为癌症,提及死亡难得会有人不害怕的。他人之事与己无关,可若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谁不色变。“癌宝宝”动画录像中,可以认出许多已经变形的人体器官,眼睛、肠子,还有许多与医院有关的形象,长很多手的护士,药丸针管,屏幕上闪现“爱”字样,与“癌”谐音,并不是曾经的谈癌色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分法和泛化法范式,在秒下及秒上呈现时距探究疼痛表情对时距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二分法,疼痛表情在秒上秒下都显著延长了个体的主观时距,但使用泛化法,疼痛表情仅在秒上产生影响。根据时间分段综合模型和范式特点,该实验结果反映疼痛表情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在秒上秒下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在秒下主要是通过唤醒影响,在秒上则可能由唤醒和注意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7.
邓灵勇 《天风》1996,(4):20-21
福建省石狮市厝上教会的施天侨牧师娘张碧月姊妹,荣归天家已两年多了。可是她那一生为“前线”传福音的丈夫作好“后勤”工作,竭尽毕生精力,忠心事奉主和教会、服务众人的那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8.
疼痛恐惧是把将要出现的疼痛刺激视为主要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恐惧,它会影响与疼痛相关的感知觉、注意、回避行为以及安慰剂止痛的效果.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主要有活动回避模型、恐惧-回避模型以及内感受性恐惧条件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究疼痛恐惧的认知机制,完善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并扩展疼痛恐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痛苦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和灾难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对心理痛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包括心理痛苦的界定;心理痛苦的测量方法;心理痛苦客观存在的证据、心理痛苦与生理疼痛的关系、心理痛苦与自杀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建立消除或缓解心理痛苦的干预机制及对心理痛苦的跨文化研究。关注心理痛苦的研究对个体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疼痛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痛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痛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痛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痛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痛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