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女性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揭示女性消费的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1)都市女性消费具有时尚、理性、注重健康、品牌忠诚度高、注重心理享受等特点;(2)其消费热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渐成时尚;发展类消费日益攀升;时尚、品质、品位消费成为亮点;消费时尚的全球化趋势;(3)企业与商家在商业行为中若能合理利用现代都市女性消费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合理调整营销策略,必能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2.
调节定向理论(Higgins,1997)超越传统享乐主义动机,区分出“促进”和“预防”两种调节性动机系统,近年已成为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调节定向影响着消费者购物决策整个过程,受被试因素(文化背景、自我建构)、刺激因素(信息框架、解释水平、非言语线索、商品属性)和情境因素(决策时间距离、任务操纵)的影响,通过直接作用、调节关联效应和调节匹配效应三种途径决定信息的说服效果,并且受到精细加工可能性的调节.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具体营销情境中的调节定向,合理利用调节匹配效应.未来研究应关注调节投入理论、调节定向的前因变量以及同网络购物情境相结合,并探索如何削弱预防定向对营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操作消费者的权力感,考察权力感如何影响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行为。实验1采用想象法启动149名被试的权力感,考察不同权力感下,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特点,结果发现,与为他人消费相比,被启动为高权力感的被试为自己花费更多金钱,而启动无权力感的被试为自己花费更少金钱。实验2采用角色扮演法启动对227名被试的权力感,进一步探讨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低权力者因对他人更依赖而为他人花费更多;而高权力者认为自己更重要,所以为自己花费更多。这些表明,权力感影响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金额。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施俊琦  王明姬  刘霞  王垒 《心理科学》2005,28(6):1449-1451
本研究目的是修订消费者独特性需求量表(CNFU)的中文版。研究对两个样本共计918名被试进行了问卷测量。项目分析显示,31个题目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6个题目的中文版量表符合原量表的三因素(即标新立异、非大众化和避免雷同)模型。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量表具有较好的汇聚和区分效度,非学生样本得分显著高于学生样本。本文对量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国思想家委瑞里奥发现,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导致速度的提高,速度已成为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当代文化正在快速视觉化。视觉化,标示着视觉性(可见性)渐成为文化的主导性因素。今天,视觉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化,形象(图形、影像、视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越界、殖民。在此背景下,看和炫的美学意义凸显,看本身成了形象消费,炫本身就是形象展示,在技术和欲望的作用下,看和炫快速互动起来并创造了一个生机无限的形象世界。在快看与快炫中,应守住人本底线,提高审美境界,才能抵御住形象的暴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来看,不适当的消费行为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当代世界各国所处的消费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不无关系。由于消费社会对于其成员施加着持续的消费价值取向影响,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价值观念和基于这一消费价值观念的消费行为模式,就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为此需要倡导消费伦理,规范消费行为,建设一个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能满足人类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新型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7.
绿色消费情境下的态度-行为差异表现为个体对绿色产品所持态度与实际购买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趋势之一的今天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绿色消费行为中态度-行为差异的基本解释机制,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个体心理层面的实证研究, 并将营销与社会规范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进行整合。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测量方法、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机性因素、学习与信任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众多,但难以从内在联系上进行统一。最近,利用提升调节点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从而有望把一些相关文献统一起来。作者介绍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过程;综述了用于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内在机制这个角度对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文献进行评述。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调节点等相关理论,特别是调节适应理论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谭苑芳 《法音》2009,(3):40-43
"和谐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和谐"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与生产、交换、分配相匹配的消费。狭义"和谐消费"主要是指在消费均衡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个人消费过程和消费行为,简而言之,是合理而科学的消费。本文谈论的是狭义的"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10.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