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逸鲁 《天风》2002,(5):44-45
际关系要顺畅,良好的沟通就成为必须。今日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上出了问题,大凡夫妇感情日淡,父子见面无言可说,几十年的邻舍扣隋生路人,同事矛质日多……皆因沟通有碍,即使科技发达,电话、互联网、手机日渐普遇,飞机、火车、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这并不能代替人们心灵的沟通,善意、温馨,亲密成为生活中另类奢侈品,但时于着重和善于沟通的人来说,这是举手之劳。圣经早就指出沟通的重要,圣经说人际关系要畅通,须先与上帝的关系要杨通,人只有与上帝的属灵关系畅通了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对,善意相待,温馨共享。人有了信仰,才有信用;有了信用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信心去讲实话讲真话,才能敢把真心构给人,因而信仰是美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信仰不但使我们认识神,而且使我们更加认识人性和人际(人与人之关系)。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我们需要一些沟通的技巧。箴言25章11节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如何使话说得合宜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家国梦民众梦。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都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国之梦”联系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实现人民群众的梦想与实现国家梦想相互交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由13亿中国人民群众的个体梦想汇聚、升华而成,蕴含着中国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凝聚着中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国梦家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3.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作者将广告诉求分为诚意诉求和能力诉求,并研究了广告诉求和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通过两个实验,作者发现广告诉求和来源国刻板印象之间的匹配程度正向地影响消费者处理广告信息的流畅性,进而导致积极的情绪体验。消费者将这种积极情绪错误地归因到品牌上,从而产生积极的品牌态度。这一发现证实品牌来源国信息可以在消费者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情绪体验影响不同广告诉求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的观念重塑下,殷周以降盛行的"德"思想已从统治者用以自我解释的政治工具转变为儒者群体对公共秩序的伦理规设。透过观念新意义的发掘,可探寻到其间蕴含的言论立场的改变与价值诉求的变化。孔子言论中的"德"主要表现出三种向度的诉求,分别是针对统治阶层的德政规劝、面向普通民众的德教期待以及儒者群体的德性自觉,而这三种向度之间又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一并体现了"道德第三方"对天下秩序的普遍关切。思想言论的第三方立场及其引发的价值诉求的多元化,是我们探讨孔子学说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最大信息量法的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估计计算机模拟心理咨询病例系统(CCSPC)的合成分数及四个模块分数,并收集效标效度证据、成长变化效度证据和内容效度证据,结果表明:五个指标与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技能成绩的相关均达到显著,且高于其与三级理论成绩的相关;所有指标得分均随着心理学学历升高而升高;多数指标分数随心理学本科年级提高而提高;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被试在CCSPC上有更高的得分.  相似文献   
7.
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则进一步暴露了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性。功利主义的这样三个典范表明仅仅诉诸功利原则无从走出内在逻辑困境。布兰特援引认知理论以及道义论原则,笔认为这才使功利主义从其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8.
最大的需要     
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在迪河河畔住着一个磨坊主,他是英格兰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生活虽然很难,但他忘不了每天像云雀一样欢快地歌唱。他乐于助人,他的欢乐带动了整个农场,以致于人们能从很远的地方听到从村子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这一带的人遇到烦恼总喜欢以他的愉快方式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意的好坏,基本上让人有无聊或惊艳之分,不论你如何评断,广告的创意总须具有吸引人的要素,我们试着做出不同表现的广告创意,抛砖式地试图来引起你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贤空 《法音》2000,(1):71-74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安大师首立较完整的僧团生活规范,至唐代马祖道一确立丛林制度,其弟子百丈怀海制定清规,中国的丛林制度,始形成完备的规制。此一丛林教育制度,代代相传,成为培养僧伽人才的轨范。民国以来佛教界竞相兴办的佛教教育机构,如佛学院、学社、研究所等,则有突破传统丛林教育方式、吸收现代教育制度的特色,使传统丛林教育与学院教育融成一体,形成现代佛教教育的最大特征。一、兴办学院高僧辈出福建是中国佛教重点省份之一。佛教在福建普及社会、深入民间,与时代相结合,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则端赖历代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