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合并冠心痛行非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ex组(n=20,患者在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内输注完毕),对照组(n=20,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Dex组).记录给药前后及诱导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以及气管插管3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均高于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插管前(P<0.05),Dex组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使冠心病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移植的矛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肝移植的历史与现状1 1 肝移植历史发展总结肝移植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交叉的 5个阶段 :1 1 1 肝移植的起步阶段。 2 0世纪 5 0年代 ,由Welck、JackCannon[1] 分别实行了狗的同种异位、原位肝移植 ,随后由Starzl等用狗作实验对狗肝移植术摸索 ,总结出可行的手术技巧和术式 ,并于 196 3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肝移植 ,自此欧美国家相继实施 6例肝癌病人的原位肝移植 ,最长存活 2 2天。 196 7年Starzl再行原位肝移植 ,术后 4 0 0天患儿死于肝癌复发。此时肝移植手术技术已成熟。1 1 2 免疫移植剂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心脏生物起搏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生物起搏器是近年来心脏起搏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种基因治疗策略:(1)使心肌细胞的β2受体表达上调增加心率;(2)转染起搏电流基因使心室肌细胞产生自主起搏功能;(3)改变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平衡,使心室肌细胞产生自律性.心脏生物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心脏生物起搏器必将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口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值不断增长,外科手术患者中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患者都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衰及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如何评价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细致调整心脏病用药,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避免术前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汤普森急救中心是伦敦著名的医院,在医院的大楼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说这句话的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1936年,他在英国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的临床疗效,对16例心脏手术围术期LCOS患者,经过股动脉放置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左心辅助治疗,IABP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尿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果显示,IABP辅助治疗时间25h~116h,平均(78.5±40.5)h。行IABP治疗后,SABP、MABP、PaO2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R、CVP明显下降(P〈0.05),尿量增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12例患者心功能好转而脱离IABP,11例(69.3%)存活,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提示正确及时地使用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LCO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建议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应用,适时撤离。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对心肌造成的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最终通过位于心肌线粒体内膜上的几种蛋白通道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可调控这些重要通道功能的特异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将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重要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当代心血管领域里先进技术的代表,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某些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滥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给国家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认识它,规范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真正做到为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