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善华 《学海》2001,(3):132-135
《白鹿原》体现着深刻的神话意识.它通过"白鹿"的审美意象,体现出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思想观念,并借助神话的隐喻功能,与人物形象建立了潜在的联系.由此表达出小说人物"朱先生"的深刻的智慧理性、道德理性和工具理性,将神话意识提升到一个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理论家本雅明、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通过批判、反思资本主义现代理性文明,形成了学派带有共性的审美形式观,即他们都一致认为在文艺审美形式的想象的虚幻世界里,蕴藏着被现代理性文明压抑了的未来文明因子,文艺的审美形式是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理性文明的中介物。然而,学派成员的审美形式观也有个性差异。本雅明将文艺审美形式视为救赎苦难历史的中介物。阿多尔诺从救赎已经被工具理性遮蔽的真正理性本质的观点出发,注重强调审美形式反映现实本质的中介性、自律性、批判性和否定性的特质。马尔库塞则突出强调文艺审美形式的感性特性,在现代"单向度"社会中发挥职能,改变个体本能欲望和需求,并形成新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20世纪早期, 社会心理学曾是集体行动研究界的主导视角, 后逐渐转至社会学与政治学视角。最近20多年, 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 进入研究复兴期。社会心理学家先后确认工具理性、社会认同和群体愤怒这三种影响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主要前因变量, 并分别建构了包含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包含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路径, 以及包含社会认同、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的三种重要集体行动参与模型。未来的集体行动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重视行动情境类型、个体心理特征和除愤怒之外的群体情绪在集体行动参与中的作用, 考察理想信念等潜在新前因变量的可能地位, 加强与群际关系、歧视动机等其它经典研究领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将工具理性批判置于韦伯合理性理论语境中来评判,此策略无异于将启蒙辩证法预先限制在一个意义贫乏的框架之内,从而过滤掉了其丰富内涵和批判潜能。一旦走出韦伯的理论框架,启蒙辩证法便可以在知性文化批判和绝对理性的元批判等层面上与近代以来的理性批判传统展开对话,并借此呈现其本来的立体结构。工具理性批判的使命在于立足于一个适当的主体性概念,克服近代理性批判的分裂,建立批判的理性与主体自我持存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高度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全面异化的社会,异化同时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异化状态中,很容易导致意义与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丧失,工具理性成为传统逻各斯主义的一种延续。卢梭作为一个思想家,洞悉到了社会文明的弊端,为麻木的人指明一条生存之道。高更作为一个画家,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他选择了充满原始味的永远的塔希提,同样找到了一个归宿,只有在那里他才感觉到惬意,生命才有意义。他们的这种做法,以向原始的回归去寻求发展,未免显得有些悲观。这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是现代人急需拥有的,诗意的栖居才是现代人真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传承知识和经验的社会活动,具有“外求于物”的工具理性和“内求于心”的价值理性的功能.孙中山教育思想针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突出强调教育的公益性质,倡导普及教育;孙中山教育思想针对近代救亡强国主题,特别重视教育的工具理性,疾呼教育救国;孙中山教育思想针对封建陈旧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价值理性,主张现代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7.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根据"法治"的不同特点,法家又可以分成春秋时的"齐法家"和战国时的"三晋法家"。孔子对齐法家的认同体现着儒法的互补,孟子对三晋法家的批评体现着"法治"思想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异。汉儒对三晋法家与暴秦的总结为"独尊儒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汉承秦制"既体现了儒法互补的精神又解释了两千多年中华帝国得以维系的法理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大体勾勒了 《管子》经济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其一, 《管子》从 “自利”、“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出发确立了功利主义的原则导向, 但并未走向极端功利主义; 其二, 它从“国家本位主义”出发把 “民富”作为 “国富”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违背手段善原则; 其三, 它强调经济公正, 但却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四, 它强调 “士农工商”四民 “分业而治”的职业伦理, 但却客观上阻碍了人员与职业的正常流动。这些特征共同构筑了 《管子》经济伦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近代启蒙运动期望以理性代替神话来肯定人的主体性,却发展出成熟的工具理性和"合理化的社会",对个体形成宰制,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希望通过"审美救赎"来摆脱困境,但审美救赎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具有虚幻性、片段性、还缺乏普适性。从儒家伦理思想发掘精神资源,应该能够为精神的救赎指出一条现实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社会陷入"经济增长-环境危机"的悖论之中: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因此,必须实现伦理学范式转型,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