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李翚 《法音》2022,(1):31-34
近现代佛教报刊的兴办,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一大标志。目前为止,出版总数虽难以确定,"但很有特色,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参与面广、内容繁杂、有个性,反映了佛教界各种不同势力和不同组织的要求"[1]。民国的佛教界,可以概括为改革与保守两大阵营,"这一新旧之争持续了整个近代佛教史,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发展态势"[2]。以太虚及其追随者为新派,而冶开、圆瑛等皆为旧派。双方争论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各自主导的报刊展开论战。  相似文献   
3.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11月1日至2日,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发表论文36篇,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18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围绕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菩提心",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菩提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研究》1992,(4):48-48
宗教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孜观的宣传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张伟达(1 .3)论‘五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 坚持和发展···············……俞朝卿(2 .3)宗孜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问题 孔宪毅乔玉文(3.3)马克思论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 宋百成(4 .3) 佛学研究佛教中道思想之研究··,·····、···……崔曦春( 1 .1。)梁漱溟佛学思想简论:···,······……高振农(1.巧)禅宗语录两大集解读·······,····……陈士强〔2.9)略论佛骨舍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史上的福田事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 《法音》2005,(12):28-32,33-34
在中国,有组织、有制度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慈善救济行为,应当说与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传入及拓展是分不开的。自佛教在中国生根后,凡跨越家族、宗族、地域的社会化的民间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开挖沟渠、植树造林、放生护生等,往往藉助寺院发起或有僧人直接参与、主持。在灾荒或战乱年代,各寺院普遍实行的施粥、施衣、施药、施棺等举措,也使宗教修行道场成为救济扶助弱势群体的避难所。本来,佛教徒以“福田广种”为信念,盖因佛陀所说增长功德福报的方法,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建造有益于社会大众的公共设施。因此可以说,佛教的福田思想启蒙了汉…  相似文献   
7.
史金波 《法音》2005,(9):19-25
五、僧人和度牒西夏是多民族的王朝,其僧人也是多民族的成分,包括主体民族党项、汉、藏、回鹘以及印度(天竺)僧人。其中党项族僧人人数最多。回鹘僧人在西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西夏前期译经的主力。元昊和秉常时代译经的主持人白法信、白智光两位著名的僧人,应是汉文文献中反复提到的“回鹘僧”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影响颇深,在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11世纪末以后,伊斯兰教在印度强力推行,对原来的佛教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印度僧人为躲避灾难并宏扬佛法,纷纷到西藏传法。同时一些印度僧人也到佛教兴盛的西夏传法,有的人…  相似文献   
8.
叶小文 《法音》2005,(5):7-8
各位长老大德、各位朋友:今天,来自海峡两岸四地、三大语系佛教的几乎全中国所有著名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第一次齐聚一堂,实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的团结与合会。“此地像是佛国,满屋都是圣人”。好大的“圆桌”“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好一个盛会,开得圆满,体现圆融!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说,法不孤起,仗境而生。正是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的圆满建成并将举行开光大典这个殊胜因缘,促成了海峡两岸和港澳众多高僧大德齐聚于此,可谓一尊圣像,十方来聚,百年不遇,千载难逢。许多高僧大德说,与中国人因缘最深的观音菩萨,真是愿力弘深、法力无边、…  相似文献   
9.
佛教史料数字化既加强了资料的保存性和持久性,又创造了数据的可用性与整合性,给文化传承和佛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一数字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数字符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佛教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我所最早成立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范围涵盖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并兼及国外佛教以及与佛教有关的其他宗教。在46年的历史中,不少蜚声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曾在佛教研究室工作过,在中国佛教史、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