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民间的入世观念高春花在我国,当涛涛黄河水、汹汹长江浪奏响华夏文明的第一曲凯歌时,先民们便开始过上了只属于人类的道德生活。自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皆在探索人生奥秘的征途上艰难地跋涉。在民间,老百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入世的人生观念。一、人世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爱德华·苏贾以"空间—时间—存在"三元辩证法为理论基础,揭示了居住空间对于人之存在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居住空间正义缺失主要表现为空间贫困和居住分异,揭示了导致空间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任性和权力滥用,主张边缘群体应该采取集体行动来对抗空间不正义。  相似文献   
3.
大卫·哈维是一位重要的城市与区域研究的地理学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一定角度看,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平台,将城市空间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考量,以构建合目的性的空间存在样态为理论宗旨,将城市空间作为资本积累和阶级冲突的集中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春花 《道德与文明》2001,(1):55-57,59
十几年来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不仅具有宝贵的物质价值 ,而且具有丰富的道德意蕴。具体表现在 :“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化催生了公民的自主精神 ;城市社区的自治性特点养成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城市社区建设目标彰显了公民的互助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是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空间,生活之好与城市之善正相关。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规划》精神,为美好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北  相似文献   
6.
如何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治理经验,在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文化的有机互动中,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治伦理范式,实现中国政治伦理的结构性转型,需要学者深入古今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的纵深之处,剥茧抽丝,作出深刻的学理探究和鲜活的现实解读.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靳凤林教授新作《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一书,在解析和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彰显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荀子的治国方略及其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秉承儒家价值立场的前提下,对儒、法两家的国家治理思想进行了综合,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并从礼和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治国方略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梳理了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道德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 ;阐述了荀子生态伦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种文明样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三大系统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以是观之,理想的建筑和城市应该能够让我们"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市伦理学会、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市"城市与空间"学术创新团队承办的"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海德格尔以"四位一体"、"四重保护"和属人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伦理思想,揭示了"此在本体论"和中国的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