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子媛  雷鸣  刘强 《心理学报》2024,(4):412-420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是一项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并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并非只有西方人文主义那样的理解 ,它既是一种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同时还是一种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然辩证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指导周围神经嵌压症的诊治过程,有助于获得最佳诊治效果。诊断过程中需全面了解理论知识,学会科学观察,兼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合理分析与综合,可以做出确切诊断。治疗过程中需对有关医师的技术进行评价,采用控制论及系统论方法指导治疗,才能恢复周围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心理复原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复原是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对心理复原生理机制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或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或从发展结果的角度。创伤记忆的抑制、大脑的可塑性、神经生物的调节以及基因、气质、情绪调节、认知过程、早期经验等保护因子的影响机制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使用Think/No-think(T/NT)任务,从外显和内隐记忆两个方面探讨负性情绪、测试时间对压抑遗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成绩中情绪与T/NT任务的交互作用显著,在NT条件下中性词回忆的成绩优于负性词,同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对中性词的记忆显著高于负性词。但是T/NT任务的主效应不显著,情绪×T/NT任务×测试时间的交互不显著。在内隐记忆成绩中,在所有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心理发展现象。基于能力取向的文献表明, 积极情绪性、情绪调节是特质性复原力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脑岛和前额叶(特别是vmPFC和OFC)是其敏感的脑区; 作用于杏仁核脑区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与特质性复原力密切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 提出积极情绪与(自动、有意)情绪调节交互作用的双重加工理论和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情绪的情绪灵活性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就情绪记忆、人格特质等在心理复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调查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调查了汶川地震1年后的773名中学生,考察了其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地震1年后,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低,其中男生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水平相对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三学生;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回避性症状与警觉性增高症状的影响上发生负向调节作用,在创伤暴露程度对闯入性症状的影响上不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鸣 《美与时代》2003,(9):47-48
报纸的版面必须有审美效果,新闻信息才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传播。在版面设计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是报纸产生审美效应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时,如脸部受伤,受伤的部位会产生疤痕组织,它比原来的肌肤更加坚韧、粗厚。疤痕组织的目的,是要形成有保护作用的表皮或外壳,这是自然界保护同一地方避免再度受伤的方法。同样,我们在情感上受到伤害时,我们的内心也会产生情感或精神的"疤痕",有的人因此就用冷漠封闭了与外界的联系,以求用这种厚痂来保护自己。结果,这种保护使自我不受他人伤害的同时,也使自己疏远了生活,终日在灰色的压抑中而看不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温暖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复原类型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从困境或生活威胁性情境中维持身心功能健康的能力。为探讨不同复原类型中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人格差异,该研究使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大学生心理复原量表对165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复原力,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不显著;2)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可分为复原强型、中间型和弱型3类;3)在不同复原类型组贫困大学生中,预测心理复原力的特质和次级人格因子有所不同。心理复原的个体差异部分来自人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