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儿歌又称“童谣”,它具有词句简单、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琅琅上口、短小易记的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是幼儿较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儿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幼师可以借助儿歌的教学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同时还可帮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但是幼师生在学习《幼儿文学》这门课的“儿歌”专题内容时,主要只是了解儿歌的概念和发展情况,掌握儿歌的特点、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学习儿歌创作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而缺乏对选择儿歌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通过观察幼师实习生在幼儿园的具体授课实操表现,笔者发现实习生对于儿歌的教学内容有些随意,教法也比较单调.那么如何把握好幼师儿歌的教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幼师教师需学会在备课时以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作为指引,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发挥儿歌的教育作用,才会避免儿歌教学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