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679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以及BDI抑郁问卷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以探讨自尊对完美主义和抑郁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自尊部分中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对适应良好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没有中介作用。培养完美主义者的较高水平的自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在对完美主义的概念、测评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临床完美主义与心理病理学的相关研究,并针对完美主义的测评工具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邵秀巧  闫克乐 《心理科学》2004,27(2):466-467
本文旨在探讨内、外倾者在三种不同强度痛觉刺激下心率、T波幅度的变化。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筛选出15名内倾者和15名外倾者,以8mA、12mA、16mA的电流引起痛觉。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后30秒内.在12mA、16mA痛觉刺激下.内倾组心率反应值与基础值差异显著.外倾组差异不显著;在12mA刺激下.内、外倾组心率变化差异显著。从心率变化上看。两组被试对痛觉刺激均表现出适应,内倾组的适应速度比外倾组慢。在各强度痛觉刺激条件下.二组T波幅度均未随刺激量增大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表明,心脏T波幅度对痛刺激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产生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不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以致使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运用各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分析求助者个人心理特点入手,并通过跨文化研究,揭示了人格特质和社会文化对心理求助的预测作用以及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有关的因素。该文概述并讨论了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