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感知社会支持对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社会认知模型探讨了道德认同内在化和表征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387名中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社会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道德敏感性,仅道德认同内在化在感知社会支持和道德敏感性间起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拓展了有关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增强个体道德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佳旭  鲍敏 《心理学报》2022,54(7):725-735
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连续闪烁抑制(CFS)范式, 利用透明度混合(alpha blending)原理, 使目标刺激的颜色与相应位置的掩蔽刺激的颜色时刻保持一致。研究随机招募了8名被试, 向其优势眼呈现Mondrian图像序列, 非优势眼呈现固定速率运动的多个正方形。结果表明目标为多运动点动态刺激时, 该范式依然具备掩蔽作用, 且当目标刺激与相应位置的掩蔽刺激的颜色完全一致时, 掩蔽效果最好, 证明这种新范式比传统CFS范式对动态刺激的掩蔽作用更好。相比以往修改CFS掩蔽刺激的思路, 该范式为研究无意识视觉运动加工提供了新方法, 且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儿童期虐待对成年后孤独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反应风格理论和依恋理论,使用问卷随机调查了81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1)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孤独感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2)核心自我评价在儿童期虐待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与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孤独感之间起显著连续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揭示儿童期虐待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对抑制儿童期虐待的消极后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