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信念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靠的认识论根据,是洛克宗教哲学所致力探究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洛克在阐释人类知识的起源和范围的基础上,对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认知特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与拥有可靠证据的知识不同,信念,特别是宗教信念,表现出的是一种赞同,但这种赞同不是建基于其内容的证据可靠,而是源自于对信念提出者的信任。在洛克看来,这种因信任而表达的赞同,不可能是知识,充其量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猜测或想象"。因此,信念必须受到理性的管控和引导,在证据基础上进行检验和评估。这是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不可舍弃的道义责任。洛克通过证据原则和评价原则等对信念的规范以及由此提出的伦理责任之要求,在现代思想史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既有赞成也有对其证据主义原则提出批评和修正,但洛克的看法无疑是现当代学者们探究信念认知合理性问题的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父时期所面临的文化处境和思想处境是其得以建构起来的历史起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宗教哲学是早期教父运用和借鉴希腊哲学思想与观念的一个必然的或基本的结果。其基本的或必然的理论形态是神学思想或体系。哲学只是这场运动的一个副产品或可能的产物。但是,某种体系只要运用或借鉴哲学思想及其观念,那么哲学的思考方式及其问题意识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到这一体系中,从而会催生一种特有的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这种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只要以某种方式进入到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会形成一种相对连贯的思想体系或运动。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难题:宗教信念的认知合理性是否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宗教产生以来,有关其信念的知识地位与认知合理性问题,在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历史处境中逐步突显出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建构起了一个体系庞大的自然神学学说,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解答。然而内在于其思想体系中的自然神学与启示神学之间的二元对立,使得他的理性化尝试遇到了不可克服的硬核而难以贯彻到底。阿奎那的信念理性化难题可说是基督宗教解决其信念认知合理性问题的一个基本难题。这一难题虽说在近代哲学家的宗教批判与质疑中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但在基督宗教的背景中,解决这一难题的努力则不可能被彻底放弃。它构成了一种长期的历史过程,一种如何在处理哲学与基督宗教关系中阐释宗教信念认知合理性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翟志宏 《宗教学研究》2005,1(2):171-174
在西方基督教哲学中,如何从人的层面走向上帝、体认上帝,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直接认识或体验上帝存在的方式,上帝在启示中成为人们直接获得的永恒真理;一种是通过受造物的自然本性,在理性的推导下间接地认知上帝的存在.蒂利希把这两种方式称之为宗教哲学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本体论类型,后者为宇宙论类型.阿奎那通过因果推理和类比推理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充分展示了宇宙论类型的思想特征.克尔凯郭尔则凸显了孤独体验和内在激情在走向上帝中的意义,表现出了对本体论类型的回归.本文旨在通过对阿奎那和克尔凯郭尔的比较,来评述两种宗教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阿奎那立场:应对知识合理性问题的一种古典表达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体现哲学理性和基督教信仰之间张力关系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哲学关于知识合理性和认知责任的看法与要求,对基督教信念的挑战。历史上最早从基督宗教的立场出发应对古希腊哲学"知识合理性"挑战的,是一批被称之为"教父"的早期神学家。13世纪的阿奎那在秉承他们思想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建造一个哲学——神学体系来回应这种认知合理性挑战。阿奎那的立场和应对方式,代表了中古时期基督教信念应对哲学合理性挑战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
阿奎纳的信念理性化建构与普兰丁格的知识合理性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信念的知识地位及其认知合理性方面,基督教与哲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为消解哲学挑战所带来的"合理性难题",阿奎纳和普兰丁格从自身的立场及其所面对的问题出发,或者按照哲学的标准以理性方式重构基督教信念体系,或者反思证据主义原则而对合理性概念做出新的界定,提出了各具历史意义的应对策略,从而深化了我们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宗教哲学类型——阿奎那的宇宙论方式和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从历史上说明西方基督教哲学是如何回答人和上帝这一核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和信仰这一内在矛盾的。为弥补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不足,阿奎那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宇宙论证明。然而这种证明不仅被康德斥之为理性的“幻想”,而且也被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所不容。信仰对象的理性不确定性始终是基督教哲学难以消除的“硬核”。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秉承亚里士多德和波埃修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存在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学说。阿奎那首先界定了"存在"的含义及其在对存在者的认识中所具有的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地位;进而对"存在"和"本质"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认为它们是构成不同存在者的基本原则,是区分存在者(实体)三种基本类型——复合实体、受造的理智实体和第一存在——所赖以展开的基础。阿奎那的形而上学存在论虽然在中世纪的语境中具有明显的神学意蕴,但他关于存在与本质真实区分的观点、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看法,则对以往的形而上学认识模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变革作用,并对随后的形而上学存在论思想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早期基础主义和证据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莱布尼茨和休谟以不同方式对古典自然神学进行了审视与考察。莱布尼茨在肯定其论证效力的前提下,尝试在理性的论证原则和解释原则之间寻求平衡;休谟则依据其彻底的经验主义原则,对自然神学的论证合理性提出了证据批判。本文在比较两者对待自然神学的不同态度中,探究了理性原则在阐释神学形而上学命题方面的论证意义和思想边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