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雷怡  梅颖  张文海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8):1391-1403
恐惧泛化是条件性恐惧反应转移到另一个相似但安全的刺激的现象。适当的恐惧泛化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而过度的恐惧泛化则不利于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研究揭示了恐惧泛化的规律, 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对知觉恐惧泛化的相关研究, 介绍恐惧泛化的经典理论基础—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以及恐惧泛化梯度; 其次简要回顾基于多个感觉通道(即视觉、听觉、情景)的知觉恐惧泛化研究现状; 再次, 分别对海马、杏仁核、脑岛和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泛化中的作用进行回顾, 进一步总结出恐惧泛化的神经环路结构模型。最后, 简要区分了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和正在兴起的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 进而指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区分被试对刺激的辨别力、增加恐惧刺激材料的准确性及多样化、结合激素等个体差异和多模态脑成像数据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感伴随从众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其内在加工过程及个体差异仍不明确。对80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确定感与从众正相关;(2)决断性与结构需求完全中介不确定感与从众的关系,且存在性别差异;二者关系上,女性更大程度上受决断性的中介,其次为结构需求;男性受决断性和结构需求的平行中介。结果支持不确定−认同理论和认知闭合两阶段模型观点,为不确定状态下不同性别人群从众行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梅颖  刘郡彤  刘红红  傅洋  罗熙  雷怡 《心理学报》2023,(8):1317-1329
先前研究表明,自悯干预能够改善焦虑相关精神疾病的心理症状,然而自悯改善焦虑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恐惧消退为基础的暴露疗法是治疗焦虑症的关键疗法,研究自悯干预如何促进恐惧消退从而增强暴露疗法的效果有助于阐释暴露疗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共56名有效健康被试,在恐惧习得之后,将匹配自悯水平和焦虑水平的被试随机分配进行自悯写作或非自悯日常写作,最后进行恐惧消退测试,并通过检测写作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变化以及恐惧消退早期、晚期的电击预期反应和皮肤电反应来探究自悯写作对恐惧消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两种写作任务均降低了被试的负性情绪;相比于非自悯日常写作,自悯写作显著降低了被试在恐惧消退早期和晚期的对威胁和安全线索的电击预期反应。相比于消退晚期,自悯组消退早期的皮肤电反应更弱。这一结果表明,自悯写作能够调节对威胁和安全线索的反应来促进恐惧消退。本研究首次运用实验室恐惧消退模型探讨自我怜悯调节威胁刺激的加工机制,有助于解释自悯改善焦虑症状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并强调了在基于恐惧消退范式的暴露疗法中增加认知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