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法规化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以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误区──谈谈在传统问题上对经典作家论述的理解叶蓬,江雪莲十年文革要求打破一切旧传统,几乎把传统当成反动的代名词。这种传统反动论倾向似乎有其理论依据。比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  相似文献   
3.
叶蓬 《现代哲学》2007,(6):123-127
文章从"性无善恶可分"的人性观、"以天地为心胸"的修养观、揭示专制愚民政策的政治哲学观三个方面,揭示廖燕卓尔不群的哲学体悟,指出廖燕在岭南学术史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儒家修养论与基督教修行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儒家的修养还是基督教的修行 ,就其实质而言 ,都是完成人之所以为人、实现人所当然的活动 ;儒家反省的实质是诚意、诚之 ,基督教忏悔的实质则是返回或投靠上帝的绝对真实性 ;由二者在知情欲问题上之比较 ,可见强调理性、感情、欲望的和谐统一是二者的精髓 ;由修养方式之比较 ,可见二者关于人格平等和人格自强的理论倾向 ,认为强调人格的世俗依赖性是对二者的误解。在此基础上 ,阐示了二者在道德境界上体认的一致性 ,认为儒学虽然不是宗教 ,但在对道德境界的理解上与基督教相比具有相同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5.
利益概念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含义。由于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和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阐述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必要对它的哲学内涵进行反思。(一)在许多哲学论著或词典中,往往把利益范畴规定为需要的满足。这种规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利益的某个方面的内在属性,但严格地说来,这种规定仍然是不够全面、具体和深入的。其一。如果我们把利益规定为需要的满足,那么需要是什么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伴着而来。对于个体而言,需要总是伴随欲望的,但具体的欲望以及由种种个体欲望组成的群体欲望是很难说明利益这个…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儒家关于道德义务思想进行了探讨:一、从词源上考察义务范畴的发展,指出义务在古代从“应当”至“规范”再至“职责”的内涵不断丰富或具体化的过程;二、对儒家关于道德义务在人伦关系中的对应性学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考察;三、认为儒家的道德义务的宗旨在于道德人格上立论,即人格确立的标志是在动机上立志为善而行善,在责任心为人格的实质;四、揭示儒家道德义务一种心理机制的特点,即意志力不是以理性对情欲的绝对压制为前提,而是以知、情、欲的和谐运作、水乳交融为自由境界;五、认为儒家关于道德义务的形而上基础的特点在于“天”是一种内在的伦理必然性而非超自然的存在,命运只为作为伦理必然性而不是外在必然性的意义上被注意  相似文献   
7.
“诚”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这个概念是儒家学说的基本范畴之一.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内在超越性的宗教意义,在“诚”的境界中有着完满的体现.为此,把握“诚”的观念,对理解儒家学说,尤其是儒家伦理学说,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帮助.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儒学大师关于“诚”之阐述,对“诚”这个概念进行初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义务行为和超义务行为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关系中,义务行为和超义务行为已经成为无可回避的问题。二者之间在互动变化的转换中是彼此促进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市场经济道德的一系列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深入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应当的范畴下对儒家哲学的伦理价值观念与经院哲学的伦理价值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索对于现代伦理价值观念必不可少的某些基本内容。“当”字,从田,汉代著名学者许慎的解释是:“田相值也。”《说文解字·田部》段玉裁注云:“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日当。”(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版,下册第737页)这就是说,“当”字的始义是田与田的价值相符或相抵。由其“田相值”的本义出发,“当”字被引申出多种意义。其一,“当”有“任”的意思。(孟子·尽心上)所说的“当务之为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