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罗嗣亮 《现代哲学》2007,2(5):42-47
文章力图解释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抵制的相对缺失,与此相对照的苏联经验是,农业集体化遇到了远为巨大的社会抵制。这里分析了五个因素:土地改革的影响;创新性的阶级体制;社会控制体制;党的基层结构;合法化的话语。这些因素的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的"高潮"是一种组织的成功:组织者是密集、团结和有效的,被组织者是分散、从属和在空间上瘫痪的,通过指向群众动员成功的历史经验和象征性的话语,这二者很好地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瑜 《社会心理科学》2010,(5):23-26,113
本文主要阐述了心理学关于挫折的主要理论,包括挫折的产生源理论和挫折反应理论,依据挫折理论,并结合对企业现实的分析,总结出了企业中造成员工挫折情绪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最后,作者提出企业管理者针对员工挫折问题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梳理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积极参与政治运动的心理逻辑.纯粹的理想主义视角无法解释为什么参与者对信息采取趋利避害的过滤,纯粹的现实主义视角则忽略了人有为其理性选择赋予意义的天性.本文试图通过援引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冲突"理论,来填补理想主义视角和现实主义之间的鸿沟,消除其二元对立.本文认为,缓解认知冲突的心理需求,往往会推动参与者通过自我说服将现实主义动机内化为理想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