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慈善行为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同情或者恻隐之心是慈善等道德行为的微弱原始激发动力。要实现慈善行为的最终落实,离不开正义社会制度的安排和慈善道德教育的熏陶。而要实现个体经常性慈善行为,还必须大力培育个体慈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东锋 《管子学刊》2011,(1):98-102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一些人德性缺失而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德性的主要性质是什么,在其中明确人为什么不可缺乏德性,如何成就德性等相关问题,这无疑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笔者认为,德性主要性质有四点,即德性使得人们的状态和生活总体上好;德性需要人们自觉修为和实践才能获得和发展;德性具有层次性、丰富性、有机性;德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德性重建已经成为社会呼声,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之义.德性重建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创建有利于“道德觉解”的良好社会生活环境,二是推进德性养育的载体——社会共同体——的建设.这两者本身就是德性实践,其必将加快人们“道德觉解”和德性重建进程,并有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凝炼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种精神,即修身精神、仁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友善简析     
友善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础地位。其内涵主要包含尊重、友爱和感恩三个方面。尊重作为地基,友爱作为砖瓦,感恩作为水泥,一同搭建起友善这座善的大厦。当前社会友善不彰的主要原因在于偏重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导致物质主义的抬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加之社会制度不健全,使得不少人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程度不一的不公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乃至怨恨情绪;社会文化层面的转型明显滞后,价值冲突的现象普遍存在。创造人与人之间弘扬友善的良好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