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帕金森病早期常仅存在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表现,其与重症抑郁障碍难以鉴别.本研究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及重症抑郁障碍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多导睡眠监测评定抑郁及睡眠特征,尝试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为早期鉴别及诊断帕金森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居民健康档案对政府、卫生机构、居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总结其在管理、质量、利用、信息化建设、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并针对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这三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促进健康档案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攻击性问卷、关系攻击行为量表、结果预期量表、移情量表和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7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移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结果预期与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在结果预期对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的预测中,移情发挥了调节作用。在高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并不预测外部攻击行为,而在低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显著地反向预测外部攻击行为;(4)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移情的调节,高水平的移情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因低自我控制而导致的高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尽管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CHF患者仍有较高的住院率及病死率.CHF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促进了规范化治疗.为了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临床医生必须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系列复杂的药物治疗及严格的自我控制措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包括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左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治疗,而这些手段常需要在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指南并使CHF患者出院后的教育与各种支持项目相结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双酚A (bisphenol, B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将10周龄小鼠灌胃染毒BPA (0.4、4、40 mg/kg/day)3个月,研究长期BPA暴露对成年小鼠记忆行为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开场行为测试结果表明, BPA (0.4、4、40 mg/kg/day)增加雄性的站立次数和理毛频率, BPA (4 mg/kg/day)却显著减少雌鼠的站立次数。水迷宫和被动回避行为模型检测显示, BPA主要损伤雄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被动回避记忆。通过制备海马CA1区超薄切片后,电镜观测发现, BPA (0.4、40 mg/kg/day)暴露降低雄鼠海马CA1区突触数密度,缩短雄鼠突触前活性带长度,减小雄鼠突触后致密体(PSD)厚度,增加雄鼠突触间隙宽度。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触前、后的标志性蛋白Synapsin I和PSD95以及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NR1亚基和AMPA受体GluR1亚基蛋白的表达,发现BPA暴露致雄鼠Synapsin I、PSD95、NR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BPA对雌鼠的记忆行为、突触形态、突触蛋白和受体蛋白均没有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长期B PA暴露性别特异性地影响成年小鼠的活动性和探究行为,损伤雄鼠的学习记忆,这些作用可能通过下调突触蛋白和NMDA受体的表达而负性影响突触结构可塑性,最终影响雄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所发现的跨文化差异进行了回顾。鉴于大多数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研究都集中于对亚洲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本文也主要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具体来说,本文回顾了在概率判断及信心、风险知觉、冒险行为、消费者行为以及经济判断和决策中所存在的跨文化差异。综述结果表明尽管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存在很大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也发现了显著的文化内差异。目前关于判断和决策的跨文化差异的研究还相对匮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判断和决策行为的跨文化差别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学生工作即德育工作,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这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的。高校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客观确定其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其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专业认同、学业情绪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3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对积极学业情绪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只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在专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低唤醒与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